《三十而已》編?。簩戇@個本子,我曾經數度崩潰?
905電影網特輯《三十而已》又上熱搜了。繼“我才三十”、“關心學習”、“陳養魚、徐放炮、梁”和“唯一的好人是”等話題最近出現在微博熱搜中。一天n個熱搜,劇中人物一個個被反復討論,這對于一般電視劇來說是不常見的。
毫無疑問,這部劇是真的火了。數據:截至目前,《三十而已》在全網獲得了超過20億的播放量。在豆瓣頁面上,也因其精彩的劇情和人物塑造獲得了7.8的高分。其中,超過70%的觀眾得分在8分以上。
很多評論都是大方的“恭維”,表達對該劇的喜愛。
這部劇的魅力在哪里?好評如潮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創意“秘密”?
近日,《中國電影報道》獨家專訪了《三十而已》的編劇張英基,聽她講述自己與《三十而已》的創作故事。
以下由張英基口述,作者整理。
01.過了30歲,我覺得有信心寫女人的故事。
在我30歲并完成了我生命中的許多重要事件后,我覺得我有信心可以寫關于女性的故事。
有了這個想法后,我和寧蒙電影公司聊天,向他們匯報了這個話題。聽到這里,寧萌覺得“才三十”這個話題挺有故事的。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在創作過程中,我一直強調全劇的創作態度要落在“剛”上。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有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覺得30歲剛剛好,可以生出更多的勇氣。說到現實題材的創作,作家需要特別關注生活。
我從一開始就想刻畫活在當下的三個女孩的真實形象,所以特別在意能不能把她們的生活質感刻畫到位。
從我的第一部戲開始,李小明先生就告訴我,人物傳記是很重要的東西。你必須認真寫。你寫得越好越好。只有這樣,以后回過頭看劇情的時候,才能發現人物傳記能給人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先在心里孵化好每一個人物,把每一個人都想透了,再動筆。不然后期加入劇情和劇情,會覺得跳腳不活。
從2018年初開始到正式動筆,我大概準備了幾個月。我認識一些內閣朋友,在物業公司工作的朋友,從事媒體行業的記者等。寧萌也幫我安排了一些采訪。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經驗,掌握了一些細節。同時也去了一些奢侈品店觀察柜姐,看看她們平時是怎么工作的。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我已經基本摸清了幾個職業的真實面貌,也確定了人物的整體質感。
比如鐘這個角色,我一開始就想好了她不會開車,這符合她的性格。按理說,她這個年紀的大城市女孩很少有不會開車的。但她是我爸我媽從小給我開車,長大后相親結婚的存在。她老公開車送我,安靜的坐在副駕駛位上。如果有一天她突然醒悟,說我要長大了,也許她想控制自己的方向盤。
顧佳的角色也是如此。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只要你和家人出去,顧佳都會開車。其實這也是我想要的設定。
在這樣的家庭里,她的丈夫通常是藝術家,工作非常努力。作為全職太太,顧佳外出開車是合理的,同時為了照顧丈夫孩子,她與丈夫的關系有點像導演和制片人。丈夫從事藝術創作,顧佳掌控成本預算,兩人之間有一些天然的矛盾。
你看,她一直開著車,她握著方向盤,這也說明兩者之間其實有些不平衡。
我從不認為顧佳是完美的,她只是給了人們很多壓力。
前段時間,“顧佳”這個角色引起了很多討論。有評論說,她好像性格變了,其實沒有。我從不認為顧佳是完美的,她也不是一個偉大的演員。
她是那種先要求自己完美,然后再拉著你們一起前進的人。但是遇到徐煥山這種有點孩子-like,又有點藝術家氣質的男人,壓力會很大。
不像大家說的那樣。為什么這么好的家庭?徐煥山為什么會突然出軌?一切都是鋪墊,一切矛盾都是先兆。
。大家可以慢慢往后看,整條線有很多很現實、生活的內容,可能會很扎心。我寫顧佳的原因,也在于希望能呈現一個比較少見的全職太太的形象。
這個時代涌現出非常多優秀的女性,有的選擇做職場拼殺的白領,有的選擇做照顧家庭的全職太太。但即使做全職太太,她們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和自我,希望把所有事情做得井井有條。我就是想寫出這一類人的生活,也希望能夠改變大家對于全職太太的傳統認知。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描述的幾位女性原生家庭其實都特別暖,沒有那種拖后腿的現象。我自己其實覺得,愛有時候會比所有的負擔都重。譬如說鐘曉芹這個形象就很明顯,父母愛她,但是也在不斷介入她的個人生活。
這樣的原生家庭,父母會成為她無法迅速成長的一個原因。因為這種愛,這種大包大攬,某種程度上會成為一種負擔。劇中女性遇到的問題,是現實中大部分女性都會遇到的。
現代女性的自我要求都很高,很優秀很有魅力。但與此同時,她們也背負了很多。身上的壓力、遇到的窘境,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她們更好更快地成長。所以她們做的很多事情,可能當時觀眾不能理解,但其實都是隱忍后的一個反擊。
03.我不覺得陳嶼“渣”
我其實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寫東西的時候也從沒有仇恨男性。
雖然我特別喜歡寫人物的成長,也喜歡從女性視角代入,所以在一些情節點的塑造上,大家可能看到的都是鐘曉芹等的視角。但我一直跟自己說,千萬不要踩踏我的男性角色,因為一旦踩踏男性角色,可能女性角色就會跟著崩。
無論哪個人物,我一直希望大家能站在一個更客觀的視角上,去看到人身上本來的弱點和缺憾,沒有人是完美的。
像陳嶼之前就存在一些爭議,他的不善言辭也好,不愛表達感情也好,其實都有原生家庭的影響在。其實我一點不覺得陳嶼渣。相反,我內心非常喜歡陳老師那個角色,因為他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
不善交際、喜歡宅,有挺高的道德標準和自我要求。他如果真的很差勁,也不可能找到鐘曉芹這樣好的老婆。
陳嶼跟鐘曉芹的愛情,從根上來說就不一樣,因為家庭環境和氛圍不同。正常情況下,如果兩個人互不相識,到了年紀通過相親結婚,在沒那么深的感情基礎上,是很難持續下去的。你想想,剛開始結婚也挺甜的,但就是在時光和歲月蹉跎中,逐漸就涼了。
但只有涼了,鐘曉芹才能正視她的一些問題和陳嶼的問題,才能下定決心去成長起來。成長后兩人還能不能繼續走到一<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起,這就又是另一個新的話題了。
從人物名字上,其實也能看出這個人的個性。創作時,我會考慮這個人物是做什么工作的、什么性格,然后根據這些設定和細節來取名字。整體的思路就是,希望他\她的名字,能跟人設很貼連。
像陳嶼,我就在劇里解釋過,比較內化、孤僻的性格,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孤島。許幻山呢,就有點夢幻色彩,因為煙花其實是一種最玄幻的東西,很美很燦爛但也容易出事。
我有個朋友的爸爸就是做煙花生意的,有天他跟我講說,這個行業其實能安安穩穩的,就會是一個好買賣。一旦出事,可能擁有的一切都會很快消失。這句話給了我很大啟發,我覺得許幻山和他的焦慮感其實就像煙花生意一樣,是坐在火藥桶上的。
一個火星子,可能就炸掉了。
人如其名,許幻山、顧佳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幸福等,就像一場幻夢一樣,隨時會消失。伴隨著劇情推進,問題慢慢出現,大家也都能看到更多內容。
04.寫作過程中,我曾經數度崩潰
從準備到完成,我差不多花了2年時間。持續地寫,基本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整個寫作過程中,我曾經數度崩潰。
特別焦慮、痛苦,因為我很想能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寫出一個真實的、有溫度的女性故事。那么每場戲這句臺詞要不要說、說多少,其實寫的時候都很忐忑,反復考量、斟酌。這是我覺得很難的一個地方。
寫作過程中,一旦焦慮產生,我就容易渾身難受。尤其寫到王漫妮與梁先生這條線的結束,以及后面非常多重場戲的時候,我真的焦慮到不行。有場戲拍的時候,導演跟我說,他跟童瑤老師拍的時候,童瑤老師也崩潰了。所以其實整個創作過程中,我覺得我們主創都挺不容易,經歷過很痛苦的狀態。
因為故事來源于生活,一旦劇情遇到什么坎的時候,我也會跟我老公聊,他可以提供一些男性的視角。導演、檸萌的制片人、責編也會給我很多素材和支持。
王漫妮、顧佳、鐘曉芹這三個角色,我都是把自己掰開來寫的,每個人身上都有我的影子,我朋友的影子,閨蜜的影子。
寫這三個人的時候,我付出了相同的愛,因為她們都是很有魅力的女性。我入行這么多年,覺得自己還算比較順利的。編劇是一個很累、也容易痛苦的職業,但當大家認可的時候,獲得的幸福感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經常笑稱每次播劇都像在過年,特別開心。
這次沒想到會有這么大關注度,內心挺忐忑的,這是實話。
希望大家看完以后,依然可以認同這個故事。我覺得編劇只要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寫出來,把人物等根基搭好,發自內心地寫出來,觀眾自然會認可你,也會給到你尊重。
我下部還打算寫個愛情劇,暫時還沒考慮別的題材。因為我喜歡觀察生活,覺得生活常寫常新,特別有意思。
最后講個小故事吧。有次,我帶我女兒去書店挑書。看到兩本書,一個寫著《男孩要學的一百件事》,一個寫著《女孩要學的一百件事》。打開一看,男孩那本是說如何露營,如何冒險,如何生活,女孩那本就說怎么給芭比娃娃挑好看的衣服,怎么梳頭發。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心里很不舒服。
為什么男孩要去做勇敢的事,女孩只要學給芭比娃娃穿衣服?這種性別的刻板印象,真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消除掉。我也會把這樣的故事和感受,放進自己的下部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