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法醫秦明》的隱藏劇情,你知道嗎??
打開原著,解鎖網劇《法醫秦明》的隱藏劇情。
本文約6390字,閱讀時間約11分鐘。
夜深人靜,蘆葦搖曳,風颯颯作響。
一對年輕夫婦依偎在一起,在蘆葦叢中散步。親熱的兩個人,沉浸在無人打擾的氣氛中,突然,眼前的詭異一幕讓他們停了下來。
在蘆葦深處,有一個高大的身影繞著圈慢慢走著。由于距離太遠,他們看不清楚,但在微弱的月光下,他們意識到那個人影的脖子上似乎沒有頭.
來源:搜狐視頻
兩人尖叫一聲逃走了。
驚魂未定的他們趕緊報警。
他們看到的是人還是鬼?那就是傳說中的“圈墻”嗎?
這個“當鬼碰壁”的神秘案件出自張若昀、焦俊艷和李習安主演的網劇《法醫秦明》第八集。
這部四年前風靡一時的懸疑劇,即使今天重溫,也特別有意思。在網劇原著小說《第十一根手指》出珍藏版的今天,讓我們重溫一下《開頭很嚇人》這個案例,看看蘆葦的鬼是什么。
警察接到這對年輕夫婦的報警,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搜查。果然,他們發現了異常。
一個人仰面躺在蘆葦叢生的池塘邊,一動不動。他的前額似乎受了重傷,傷口呈星形。幸運的是,如果你仔細看,他還有呼吸。警察立即將該男子送往醫院。不幸的是,他因傷勢過重未能獲救。
如果這對夫婦看到的鬼魂是死者…那他是怎么受傷的?
秦明帶領的刑偵隊立即出動,勘查現場。
他們找到了死者的蘆葦,地上覆蓋著濕軟的泥土,較硬的地面是池塘邊的鵝卵石。如果被害人摔倒在石頭上,額頭上形成星形傷口,現場應該有帶血的石頭。
但是他們搜查了現場,卻找不到這樣的鵝卵石。
現場線索不夠,秦明和大寶決定先回去看看尸體。
法醫尸檢,不僅僅是尸檢。
秦明和大寶先檢查了死者的尸表。老秦在小說《第十一根手指》中介紹了尸體體表檢驗的一般順序:法醫會對死者的正面、側面、背面,沿著死者的頭、面、頸、胸、腹、四肢進行檢驗,逐項檢查各部位的損傷痕跡和異常表現。
在檢查死者手臂時,秦明發現手臂上有指甲抓傷的痕跡。
奇怪的是,拇指的抓痕留在手臂外側。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死者自己很難形成這樣的印記。
受害者手臂兩側有奇怪的抓痕。來源:搜狐視頻
但是,即使這個劃痕是別人造成的,也不足以證明這是一起謀殺。
死者已經狂躁,可能是因為發病后在蘆葦叢中迷路,不小心摔死的。林濤在實地調查時獲得的信息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蘆葦塘邊,只發現一個鞋印,沒有第二個人的腳印。而且鞋底鞋印的軌跡很奇怪。它一直盤旋,只有進入池塘的軌跡,卻沒有出去的痕跡。
但是當死者被送到醫院時,他的腳上沒有穿鞋.
不相信有鬼的林濤在蘆葦叢中尋找。
最后找到了鞋子,鞋底的花紋和磨損程度與現場發現的鞋印一致。也就是說,死者很可能穿著鞋子在這里走了很久,最后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會脫鞋死在這里。
如果沒有第二個人,這個死亡不可能和謀殺聯系在一起。
但秦明總覺得不對勁。
他查看了事發現場警方執法監控的監控圖像,發現死者衣服正面沒有泥土,但死者的傷口在額頭上。如果死者在現場摔倒撞到鵝卵石后昏迷不醒,衣服正面應該有泥巴。
來源:搜狐視頻
另一方面,死者頭部血液的流向也有很大疑點。
當警察發現死者時,他正仰臥著。但是受傷的部位在額頭,也就是說如果死者是摔倒的話,他摔倒的時候,肯定是額頭著地,彎下了腰。要從俯臥位變成仰臥位,需要移動身體。在這個過程中,傷口的血肯定會在重力作用下流下來。
從監控罐中
看到,死者額部的確有這樣的流注狀血跡,但流動方向卻是從創口流向頭頂。這就奇怪了,死者是怎么移動身體的呢?
讓我們來想想,如果死者從摔跌俯臥位變成仰臥位,有多少種移動的方式?
第一種,先跪坐起來,再站立(或不站立),重新躺倒,變成仰臥位。
那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跪坐的動作,血跡都會從額頭流向口鼻處;而不是流向頭頂。
第二種,直接側翻,打個滾,變成仰面朝天。
那么側向的翻滾,就會讓血流向額頭的兩邊,也不是流向頭頂。
看來,要流向頭頂,只有兩種可能:
要么死者用頭倒立,再翻過去;要么就是有人把死者扛了起來,讓他的腦袋垂了下去,血才能流向他們的頭頂。
圖源:搜狐視頻
這樣一想,那對情侶的說辭,也就有了解釋的可能。
如果真的有人用肩扛起死者,那么在夜晚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兩個人的頭部都被遮擋住,也無怪乎那對情侶會以為自己看到是一個高大的無頭鬼影。
秦明決定申請解剖。
開顱后,秦明和大寶發現了關鍵線索,死者帽狀腱膜下有出血,顱骨骨折呈放射狀(骨折線折斷現象),這說明死者曾被人撕扯過頭發,顱骨還被多次撞擊,這種種細節結合在一起,說明死者不可能是死于意外或自殺。
只可能是謀殺。
但林濤提出了質疑:如果是謀殺,現場為什么只有一種腳???兇手去哪兒了?
再說了,警察找到死者的時候,他還有呼吸,兇手為什么不殺死他之后再拋棄?
秦明提出了一種解釋,死者被打后造成顱腦損傷,看上去就像死了一樣,兇手誤以為已經殺死了他,慌亂之下才扛著他去拋尸,如果是這樣,那么池塘邊的腳印并不是一開始以為的——是死者留下的,而是兇手留下的。
兇手為了尋找合適的拋尸地點,才會在蘆葦蕩里來回轉圈,直到那對情侶發出尖叫聲,才慌亂拋棄死者于池塘邊。兇手在逃跑的過程中,鞋子不小心掉了出來,沒來得及穿上鞋,就這樣只穿著襪子離開了現場。而經過實驗后發現,襪印留下的痕跡會很淺而且會迅速消失,所以才造成警方只發現了走進蘆葦蕩的腳印,而沒有發現走出去的痕跡。
那么,秦明的推理,真的能成立嗎?
這個“鬼打墻”的謎案,跌宕起伏,非常精彩。
事實上,這個故事改編自法醫秦明系列小說《第十一根手指》中的第九案“惡鬼打墻”。一個看起來鬼氣森森的現場,實際上卻只是籠罩真相的障眼法而已。兇手的真面目這里就不劇透了,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看一下。
典藏版《第十一根手指》封面實拍
受影視劇的篇幅所限,很多細節沒有辦法展開。
有時候,大家可能也會看得一知半解。比如上文中提到“死者帽狀腱膜下有出血,顱骨骨折呈放射狀(骨折線折斷現象),說明死者曾被人撕扯過頭發,還被多次撞擊”,從這兩處傷口,法醫小組就做出了兇殺案的判斷。
這到底是怎么推理出來的呢?
《第十一根手指》的小說里,這段內容就寫得比較詳細了。
“開顱嗎?”大寶在一旁準備好了開顱鋸。
我點點頭,用手術刀劃開了死者的頭皮。頭皮一劃開,就有很多暗紅色的血液從頭皮下涌了出來,我連忙拿了個盆來接。
“頭皮下怎么<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會有出血?”大寶問。
我搖搖頭,說:“這不是頭皮下出血,是帽狀腱膜下出血。頭皮結構致密,即便出血也會因為組織壓迫而迅速停止,所以頭皮下出血一般都很局限,但帽狀腱膜結構疏松,一旦出血,就無法控制,會形成大范圍的帽狀腱膜下出血?!?/p>
人的頭皮下方還有個帽狀腱膜,帽狀腱膜下都是一些疏松的組織。正是因為這個結構的存在,我們的頭皮才可以和顱骨有滑動,而不是緊貼在顱骨上的。但是這個結構里的出血,因為少了組織自身的壓迫作用,出血量會比較大。
在傷情鑒定中,我們發現,帽狀腱膜下出血大多是撕扯頭發而形成的,直接暴力作用不能形成,這樣的損傷構成輕傷。
一方面因為死者的帽狀腱膜下出血大多在頂部,頂部在CT片的骨窗中沒有顯現,另一方面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死者的顱內出血和顱骨骨折上,所以帽狀腱膜下出血我們并沒有通過讀片而發現,在解剖的時候才會手忙腳亂。
“怎么會有帽狀腱膜下出血?”大寶問道。
我沒有回答,從帽狀腱膜下把頭皮和顱骨分開,直到翻動頭皮達到額部創口的位置。額部的顱骨骨折呈放射狀。
我用放大鏡觀察了顱骨的骨折情況,說:“我現在更加確定這是一起命案了。”
林濤連忙湊過頭來看:“為什么?”
我說:“你看,死者額部的骨折線錯綜復雜,是多次形成的。雖然一次也可以形成放射狀的骨折線,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額部的放射狀骨折其實是有好幾個中心點的,而且從這些中心點放射出去的骨折線有互相截斷的現象?!?/p>
在觀察顱骨骨折的時候,法醫會注重觀察一個現象,叫作“骨折線截斷現象”。也就是說,骨折線互相之間有截斷,說明這兩條互相截斷的骨折線不是一次形成的。
因為顱骨骨折主要是局部變形,導致骨折線延伸,但假如骨折線在延伸的時候遇到了另一條骨折線,那么它就不會再繼續延伸,而是被那條已經存在的骨折線截斷。
“骨折線截斷現象存在?!贝髮氄f,“說明死者額部多次受力,而不是一次,那么這個案子是意外的可能性就小了??偛荒芊磸退さ谕粋€地方吧?!?/p>
“不是意外也可能是自殺啊?!绷譂f,“比如他反復撞擊一個地方?!?/p>
我搖搖頭說:“損傷要結合起來看。別忘記了,死者還有帽狀腱膜下血腫,這種損傷一般都是被人撕扯頭發而形成的,撞擊不能形成?!?/p>
“老秦的意思是說,”大寶補充道,“兩個損傷結合起來看,死者應該是被人拽著頭發,撞擊在地面上的。這樣的動作也是頭顱的減速運動,會有對沖傷。”
關于“鬼打墻”的民間傳說,小說中也進行了科學的解釋:
“其實沒有精神病患的正常人也會出現鬼打墻的現象。因為生物的身體結構有細微的差別,比如鳥的翅膀,兩個翅膀的力量和肌肉發達程度有細微的差別。人的兩條腿的長短和力量也有差別,這樣邁出的步子的距離會有差別,比如左腿邁的步子距離長,右腿邁的距離短,積累走下來,肯定是一個大大的圓圈,但是這個前提是在人意識蒙眬、不辨方向的狀態下。
人的意識清醒時,會用視覺來自我調整行走方向,在進入意識蒙眬狀態下,視覺的調整作用就失效了,尤其是在有一些標志物的地方,比如墳場,這些標志物大多很相近,所以會造成意識誤差,從而出現這種現象。”
所以,在法醫的世界里,很多看上去靈異的事件,往往是人們內心對恐懼的扭曲和放大。要找到真相,必須拋開偏見,去找到尸體傳達的真正遺言。
就像是網劇里法醫大寶感慨的那樣:“死者已經是最弱勢的人了,只有我們能幫助他。”
法醫的工作,就是“為生者權,為死者言”,說到底,整個法醫秦明系列的所有小說,聊的都是這一件事。
從網劇《法醫秦明》入坑的小伙伴,可能還記得這么一段臺詞。
劇中,林濤對秦明說:“死人交給你,活人交給我?!?/p>
這對搭檔之間的調侃讓人忍不住莞爾。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法醫的“服務對象”并不僅僅是死者。
問過老秦這樣一個問題:身為法醫的你,最難以忍受法醫的哪項工作?
老秦是這樣說的:
“很多人會認為我最難以忍受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糟糕的尸體狀況,其實不然,我覺得法醫都不愿意但是又必須要做好的,是傷情鑒定工作。傷情鑒定關系到案件的定性,當事人的利益,所以責任重大卻經常不被理解,經常被質疑,甚至污蔑。這項工作很繁重,幾乎占據了每名法醫大半的工作量?!?/p>
這是網劇里很難呈現的法醫日常。傷情鑒定,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典藏版《第十一根手指》增添了生動的插圖,更好理解內容。
小說《第十一根手指》里,就有一個傷情鑒定的案例。一輛車子墜入了水中,車子上的四個人全都努力游出了車外,卻因為受傷和飲酒過多,沒有一個人堅持到了上岸。很明顯,這是一起酒后駕車導致的車禍悲劇。
警方排除了兇案的可能,但法醫依然要為四名死者進行傷情鑒定,這樣死者的家屬才能知道哪名死者是當晚的駕駛員,從而確認賠償人。四名死者的家屬,誰都不希望已逝的親人是罪魁禍首,場面一度非?;靵y,要平息他們的怒火,這場鑒定必須要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于是,書中的秦明是這樣開始發布鑒定結果的:
“一號男尸的損傷分布規律是左側有玻璃劃傷,右側有硬物挫傷。說明事故發生時他左邊有破碎玻璃,右邊有表面光滑的硬物。根據車輛檢查,只有駕駛員的位置可以,左側有窗,右側有檔位和手剎。一號男尸右側腰部的擦挫傷,提示這個位置有一個鈍性物體,根據車輛檢查,只有坐在車左側的人,右側腰部才對應安全帶扣。”
我一口氣說完,頓了頓,發現一號死者的父親沒有跳出來反對,于是接著說:“一號男尸雙踝的內側都有擦傷,說明他兩腳之間有一個硬物,表面比較粗糙。我們檢查了全車,只有駕駛員的兩腳之間會有一個剎車板。這個損傷是和其他死者不同的。另外,他的左側膝蓋部位褲子有個刮破的痕跡,經過車輛檢查,發現駕駛員左膝對應部位有個引擎蓋開關,一角尖銳,可以刮破衣物,車輛其他位置都沒有符合形態的硬物?!?/p>
我剛說完,除了駕駛員的父親以外,其他死者家屬均點頭認可。而駕駛員的父親也似乎有些詞窮,但他依舊不依不饒地質問道:“那,那你給我說說其他人坐哪兒的,你都能分析出來,沒疑點,我才服。”
我心想,幸虧每個人的損傷都有特征,不然還真被問住了。我微微一笑,說:“一號女死者是坐副駕駛的。她的損傷特征是雙上臂下方挫傷,符合和一個平面物體摩擦形成。雙上臂下側能接觸平面物體,只有副駕駛的位置?!?/p>
“那她不會是駕駛員嗎?”
“不會。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是駕駛員的腋窩部位都碰到了儀表盤,那么方向盤肯定會重重地頂在胸口了,死者胸口沒損傷。另外,四名死者中,只有一號女尸身上沒有玻璃劃傷。而車輛只有前擋風玻璃和右側前窗玻璃沒破,其他都破了。這說明她就是坐在副駕駛的。”
我見沒人接茬,接著說:“二號男死者坐在副駕駛后面的位置,因為他的右側有玻璃劃傷,而且衣領有被撕扯脫線的跡象,衣領還在他右側脖子處留下了勒痕,說明是左邊衣角受力,所以他左邊有人。另外,他的右顳部有個巨大血腫,說明右側有硬物撞擊。我之前想說,事故過程是車輛有個向右側傾覆的過程,那么他在這個時候頭部就可能撞擊了門框?!?/p>
會議室里又出現了隱約的抽泣聲,我連忙把話說完:“剩下的就是二號女尸,她坐在駕駛員后側。她的右側手掌有玻璃劃傷,說明車輛在向右傾覆的過程中,她用手支撐自己,手撐在碎裂的右側車窗玻璃上,所以會劃傷。如果坐在副駕駛后面的座位上,是來不及用手撐住右側車窗的,因為反應不過來。另外,她的右手有一枚指甲折斷了,這應該是在車輛沖上馬路牙子時,她拉拽坐在她右側的二號男死者衣服形成的。”
會議室里一片安靜。
我補充道:“我說完了?!?/p>
這段鑒定實在太精彩了。
秦明通過尸檢,明確了每名死者身上損傷的形成原因,從而判定每名死者具體坐在車里的哪個位置,最終明確了駕駛員的身份。這個過程非??简灧ㄡt的專業能力,看這段內容的時候,真心覺得沒什么可以逃得過法醫的火眼金睛,由衷感到佩服。
圖源:搜狐視頻
從網劇到小說,再到現實,我們所看到的法醫的工作,從來都不容易。
飾演網劇中“秦明”一角的張若昀,對此深有體會:
“我所了解的法醫們,在職業和生活中面對的那些困難,是我們平時難以想象的。與此同樣令人感動的是,法醫們在剝離開“職業”這個標簽之后,在生活中呈現出真實又動人的溫度。秦明和他的朋友們,以及所有我由于這次拍攝而有緣結識的法醫與公安干警,他們既是幫我們抵擋黑暗的英雄,也是有著實實在在的幸福與苦惱的、光輝動人的平凡人。鬼手佛心,解人間百態,能參與這樣一部作品,至今心存榮幸?!?/p>
更多花絮盡在書中。典藏版《第十一根手指》實拍內頁圖
這段感受,也收藏在了典藏版《第十一根手指》的采訪花絮之中。
網劇播出四年之后,人們對法醫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劇外的老秦,也依然在堅守著法醫的職業。法醫秦明系列的小說還在更新,這本滿載著回憶的典藏版《第十一根手指》也已經上市,每個人都從這些故事里讀到了他們眼中的法醫,而新生代的法醫們也漸漸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