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的“殊途同歸”,是她題材的命題新解?
二十歲,準備踏入社會,眼前有無限可能。
正如司湯達在《紅與黑》中所說,“對于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來說。他對這個世界以及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的愿景令人驚嘆。”
30歲的我,已經明白了社會存在的規律,但是我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是會受到沖擊。
正如朱利安巴恩斯在《終結感》中描述的那樣,“時間先安頓我們,然后迷惑我們。我們以為自己在慢慢成熟,其實只是安然無恙。我們以為自己很負責,但實際上我們很軟弱。”
年輕和活力;成熟穩重。乍一看,《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包含了這樣一組相對的概念。

103010,以四個即將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20歲女孩的視角,講述了青春的煩惱和成長的迷茫;003010,以三個30歲女性的視角,講述了都市女性在30歲遭遇多重壓力的故事。
但其實20和30的壓力是一樣的。這兩部電影出自同一個制作公司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殊途同歸。

二十歲的“惑”,三十歲的“難”
一個不成熟的20歲的人,處理事情并不完美。
不光是姜在電話里教媽媽用微信支付,屏幕前的絕大多數觀眾也是如此。我們都對最親近的人表現出負面情緒。面對明明很有錢卻還負債累累的同學,當眾質問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但這是20歲的姜和很多人都會采用的方法。當然,除了艱難的人際關系和隨時可能爆發的家庭矛盾,求職也是20歲女生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十歲的姐妹倆。
完美妻子顧佳,從家庭早餐到丈夫公司的訂單。王曼妮,職場精英,憑借工作能力一路升遷;鐘哆啦a夢在他的同事眼里是個好人,他給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三十歲的熟女,早已按照社會的既定路線,把自己安排的清清楚楚。
但是問題仍然可能隨時出現。
因為業務能力強,王曼妮被同事誣陷,被迫卷入職場爭斗。澄清自己,還要向騷擾自己的已婚男人低頭。
顧佳從一個女員工送的橘子中嗅出了“危機”,及時警告了想走捷徑上位的李可。但如果她不夠犀利,情況可能會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二十歲,童心未泯,面對一個又一個關卡。走出象牙塔的感覺,迷茫,不安,就像關曉彤的梁爽第一次嘗試做美妝博主后的感言:“我們都是這個新世界的實習生,都期待著給人留下好印象。第一次見面請多關照。但這個陌生的世界在我們初次見面時就警告我們,你在這里是微不足道的。”
三十歲了,已經過去了,人生還是“難以接近”。在同事眼中一帆風順的王曼妮還是有很多焦慮:“每次我媽打電話催我回家,房租漲價,護膚水見底,我都盼著快點回來上班。什么難纏的客人,什么無理的要求,對我來說都不難,反而是一種福氣。”
20歲的困惑和30歲的困惑,《二十不惑》103010分別展現了不同年齡段女性與青春和熟女對故事線的相似處境,對現實的關照。

二十“狂奔”、三十“趕路”
從20歲的魯莽與熱情到30歲的智慧與成熟,我走過了20歲,這意味著我欠了錢卻不還,我被小三騙了,我接觸了職場潛規則,網絡暴力,教育代溝,我進入了30歲,這意味著我感受到了對城市的歸屬感,事業的升遷,年齡的危機,情感的維系,身份的認同和出生的選擇……
蔣面試失敗后沒有放棄,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梁爽放棄了一切,告別了過去,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

二十歲的女生,經歷了大學的集體生活和初入職場的經歷,在勇氣的指引下,步入三十多歲的熟女隊列。《三十而已》年,三十多歲的、鐘,在職場和家庭中“乘風破浪”,還保留著二十歲時的少年心性。
遇到不擇手段搶單的同事,王曼妮潑水反擊;為了采訪幼兒園的家長,顧佳不斷創造機會討好王老師,從不放棄任何給她留下好印象的機會。
g.juqingba.cn/202007/346c1a5069884e60bb129a962c10dce9.jpg" />劇名《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傳達的態度一致:無論處在什么年齡,女性都要保持一份堅韌、颯爽的態度,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二十歲,尚不清楚“世事洞明皆學問”,三十歲,已然深諳“人情練達即文章”。但不管在什么年齡,“怎么樣都對”,“怎么樣都好”,就是為自己解惑,為人生解惑的“通關密碼”。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際遇,也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不夠完美的處事方式,捉襟見肘的經濟條件,處處限制著二十歲的年輕女孩,但一次又一次碰壁,擊不垮年輕氣盛的沖勁。而對于歷經摸爬滾打的三十歲成熟女性來說,生活可沒有可以反復使用的成功套路,磕磕絆絆難以避免,凡事還需靠自己去探索。

不管二十抑或三十,年齡只是一種標注,有“怎么樣都對”、“怎么樣都好”的颯爽態度,有信念為支撐,即使暫時被牽絆住,也能夠設法擺脫歲月的殘酷。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它。”透視世故人心,傳遞正向價值觀,《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不<愛尬聊_知識大全>設定二十歲、三十歲女性的標準活法,但提供了同一種最佳生活態度:“怎么樣都對”,“怎么樣都好”。

“她題材”,新浪潮
有人說,21世紀,是“她世紀”。自我意識的萌發,疊加社交媒體的輿論發酵,“她經濟”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屏幕上,“她綜藝”、“她題材”也呈現燎原之勢。
“她綜藝”透視了女性工作、生活、情感、社交等方方面面。掀起輿情狂歡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為30歲以上女性發聲。30+姐姐們的追夢故事,展現成熟女性魅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女性觀眾的年齡焦慮。

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衍生訪談節目《定義》中,張雨綺說,她曾問過導演,為什么沒有女性題材作品。
一度缺席的“她題材”,也在今年即將迎來爆發。不同于曾經風靡的“大女主”,男性角色不再主導故事發展,劇集更注重挖掘并凸顯女性力量。同期上線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年齡為切入點,解剖不同年齡段女性的心理和狀態,進一步細化分類,以寫實、高品質的共性,率先引爆了“她題材”的熱度和討論度,完成破題。
磕磕絆絆走向社會的二十歲畢業生們,如段家寶,熱衷美食和追星,實習經歷一片空白,制作的簡歷不過關還得請教舍友;如羅艷,幾乎“荒廢”了三年大學時光,即將離開校園也沒有未來規劃,在母親給的“出國”和“考研”中勉強選擇一個;即便如姜小果,成績優異、實習經歷豐富,但求職過程中也摸不透公司的“看臉”標準,進入大公司后還會遇到比自己更加優秀的名校畢業生。在《二十不惑》里,觀眾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無數“人間真實”,產生共鳴。

《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顧佳、鐘曉芹,則是負重前行的30+成熟女性的小小縮影。在姐姐們的身上,堅韌、聰慧、獨立、果決等美好的女性品質熠熠閃光。極具代表性的人物設定,擴大了話題覆蓋面,一反此前觀眾吐槽的影視作品中女性角色單一、臉譜化描繪,呈現出契合時下觀眾審美的現代女性形象。
根據CBNData發布的《2020女性品質生活趨勢洞察報告》,30歲的女性希望有良好的職業發展,而多數女性也希望在身體允許下要盡量保持工作量和學習進度以求晉升和發展。《三十而已》所瞄準的“家庭與職場”的亙古困局,也是當代女性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以劇中小故事映射當代大議題,《三十而已》瞄準了目標用戶的深層次訴求。

劇集播出后,#關曉彤李庚希做室友##梁爽被小三##羅艷染發# #梁爽卑微搞事業##二十不惑真實##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串場##顧佳雙商高#……一系列《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相關話題,狂屠熱搜榜,讓人似乎又看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后霸占熱搜的盛況。
真實、還原,同時兼具創新性及類型意義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收獲了鮮花和掌聲。從觀眾反饋來看,有人“更喜歡也更傾向三十而已的狀態,但更期待二十不惑的可能性”,也有人許愿“一定努力成為顧佳一樣的媽媽和妻子”,還有人感慨“對于95后的我們,二十不惑是剛剛過去的我們,三十而已是即將到來的我們,希望不管是二十還是三十,都能活成想要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