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童話表面下的殘酷真相: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容易?
最新《隱秘的角落》火了,不知道你們都看懂結局了嗎?
說實話,第一遍沒看懂,又刷了一遍,仔細研究了一下。
第二,我終于看懂了這部劇。
不得不說這部劇每個演員的演繹都很到位,很真實。
還有一點就是劇情構思很巧妙,其中比喻很多,不注意很容易錯過重要信息。
第二,為什么我覺得我懂了?
因為我第一次看到后面的時候,真的覺得這部劇的邏輯有漏洞。
第二次,我意識到,如果我明白了道理,漏洞就不是漏洞了。
其實這部劇從頭到尾都隱藏了朱朝陽推朱晶晶墜樓身亡的真相。
該劇制造了朱晶晶滑倒的假象,讓觀眾誤以為朱朝陽<愛尬聊_生活百科>沒有推朱晶晶。
但劇中關于笛卡爾心形線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通過張東升的嘴,你是想相信童話還是真相,這是你的選擇。
至于真相,其實劇中幾個細節都有暗示。
一個是片頭題目中的三個小白人,其中一個雙手向前推。往前擠的那個小個子男人暗示說,朱朝陽就是那個人。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部戲中故意留下的情節漏洞。朱朝陽顯然沒有復制視頻內容。為什么他故意問閻良要不要用抄牌揭發張東升,反而讓張東升“不小心”知道了?朱朝陽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爸爸還活著嗎?
第二點是第一次覺得劇情有漏洞。第二次,我想通了,其實不是。這是故意留下的線索。
還有一點,很明顯,整部劇的基調氣氛很壓抑,但是最后,當朱朝陽帶著警察到朱晶晶墜樓的現場去指認的時候,卻營造出了一種非常陽光溫暖的氣氛。這是故意為觀眾創造的童話結局嗎?
知道了這出戲隱藏的真相,我們不禁會像朱朝陽一樣多想想孩子。
為什么剛上初二的孩子,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僅僅是因為嫉妒而失去理智,一時沖動犯了罪?
我不這么認為。也許這個想法已經在朱朝陽的心里排練過無數次了。姐姐的傲慢只是最后的催化劑。
看著劇中朱朝陽的成長環境,我只覺得他很孤獨。你應該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照顧自己,獨自面對很多困難和問題。你從小就沒有太多的關心和陪伴。
朱朝陽的父母離婚后,她母親的公司很小,朱朝陽幾乎一直被留在家里。
在劇中,母親和朱朝陽之間的交流很少,只有很少的交流。這位母親很少真正關心朱朝陽的內心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兒子她認為好的和關心的東西。
父親再婚后,他幾乎忘記了兒子。他滿不在乎,滿不在乎,也不問問題。
他渴望像姐姐一樣得到父親的滿滿的愛,卻總是充滿失望。
生活中沒有人可以交流,朱朝陽被排除在學校之外,似乎也沒有朋友。
從他生活的壓抑環境可以看出,他的內心其實是很壓抑的,陰郁的,毫無生氣的。
朱朝陽的內心極度缺乏愛,但他得不到。
對母親有太多的怨恨,卻又無法發泄,只能藏在心里。
我甚至認為我父親的愛比我母親的更好。
我想這就是閻良和普普找到朱朝陽并向他尋求幫助的原因。他沒有拒絕。
終于有人可以陪他了。
然而,光有朋友的陪伴是不夠的。朱朝陽的內心背景沒有改變,他并不完全信任閻良和普普。
可以說,孩子與他人建立密切關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一起時間短,變化不大。
劇中一個隱喻性的鏡頭充分反映了朱朝陽的孤獨和絕望。在游泳池里,朱朝陽以為自己可以游到父親面前獲得救贖,掙扎著,但轉過頭卻發現父親已經不見了。
與朱朝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閻良是一個孤兒,但無論他做什么,退休警察都無私地對待他,愛他。
另一方面,盡管朱朝陽的父母在這里,他卻過著壓抑、冷漠和孤獨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么閻良看起來比朱朝陽更陽光的原因。
此外,朱朝陽與張東升非常相似,兩個孤獨的人同樣冷漠和沮喪。
張東升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結婚,沒有和妻子建立親密的關系。
岳父岳母幾乎沒有用正眼看過張東升,內心的鄙夷幾乎溢出屏幕。在這個陌生城市生活了八年,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最后連妻子也背叛了他。
張東升推岳父岳母墜崖,朱朝陽推朱晶晶墜樓何其相似。
原來罪行可以隱藏在內心最隱秘的角落,不為人知。
劇中朱朝陽的父母對朱朝陽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可以說本該承擔起孩子教育責任的父親和母親,都缺位了。
在母親眼里,孩子成長是一蹴而就的事,不需要過多操心。只要成績好,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陪伴孩子、與孩子耐心溝通實在太麻煩了,認為根本沒必要。
孩子只要在自己的掌控中,便覺得萬事大吉了。
像極了生活中很多父母,自以為是地認為孩子的認知有限,跟孩子沒必要溝通和商量。
自顧自地替孩子做著他們自認為正確的決定。
從來不考慮孩子感受,孩子任何的反抗行為,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在挑戰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
一旦感受到挑戰,失去理智的父母,便會以嚴厲手段,甚至不惜傷害孩子,來獲取挑戰中的勝利。
孩子是一塊璞玉,父母在下筆雕琢前,是否有必要認真思考一番?一時手誤,耽誤的是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