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造紙工藝流程圖是誰畫的啊??
請問漢代造紙工藝流<愛尬聊_百科全書>程圖是誰畫的啊?在線等。。
ty_114897807 2022-05-25 09:05
zilong12345#p#永 2022-05-25 09:06 漢代造紙過程繪制的示意圖。這幅圖的內容反映了漢代造紙的復雜過程。上一排分別為洗滌原料、切割和浸漬漚制、焚燒草木灰,即把麻頭、樹皮、破布等原料用草木灰水浸漬漚制,使其膨脹和柔軟,再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滌;中間一排分別為蒸煮、舂搗,即用草木灰中的堿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漬,色素等雜質,然后用水漂洗、舂搗,將搗碎的細纖維加水攪拌成紙漿;最后一排為撈取紙漿、晾曬、碼放,即用一種多孔的平面篩子將紙漿撈出,經脫水干燥后,就成了紙張。紙成型后表面粗糙、發皺,不利于書寫,需用力砑光,使紙張表面平滑~這是偉大的科技文明~
haijuan#p#凈憂#p# 2022-05-25 09:17
眼眸里的那抹悲涼#p#好像錯過 2022-05-25 09:24 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壯;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并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壯的濕紙;第四是干燥,即把濕紙曬趕或晾干,揭下就成為紙張。
E34****94 2022-05-25 09:25 古代造紙方法 以我國古書「天工開物」卷中所記載之竹紙制造方法為例,作為介紹。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 1. 斬竹漂塘 斬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 4. 蕩料入簾 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并以竹簾在水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于竹簾上面,其余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下槽內。 5. 覆簾壓紙 然后將簾反復過去,使濕紙落于板上,即成張紙。如此,重復蕩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的濕紙疊積上千張,然后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干 將濕紙逐張揚起,并加以焙干。焙紙的設備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后,濕紙逐張貼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紙。
米云智庫 2022-05-25 09:29 漢代主要將植物纖維等人工搗碎、研磨,加入一定粘性物,通過網布在漿池中反復抄制,自然曬干然后從網布上揭下。
ty_114897807 2022-05-25 09:05
第一步: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步: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并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部: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部:干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干,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后,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zilong12345#p#永 2022-05-25 09:06 漢代造紙過程繪制的示意圖。這幅圖的內容反映了漢代造紙的復雜過程。上一排分別為洗滌原料、切割和浸漬漚制、焚燒草木灰,即把麻頭、樹皮、破布等原料用草木灰水浸漬漚制,使其膨脹和柔軟,再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滌;中間一排分別為蒸煮、舂搗,即用草木灰中的堿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漬,色素等雜質,然后用水漂洗、舂搗,將搗碎的細纖維加水攪拌成紙漿;最后一排為撈取紙漿、晾曬、碼放,即用一種多孔的平面篩子將紙漿撈出,經脫水干燥后,就成了紙張。紙成型后表面粗糙、發皺,不利于書寫,需用力砑光,使紙張表面平滑~這是偉大的科技文明~
haijuan#p#凈憂#p# 2022-05-25 09:17
有五個主要的步驟。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于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干:把壓到半干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干,揭下即為成品。
眼眸里的那抹悲涼#p#好像錯過 2022-05-25 09:24 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壯;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并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壯的濕紙;第四是干燥,即把濕紙曬趕或晾干,揭下就成為紙張。
E34****94 2022-05-25 09:25 古代造紙方法 以我國古書「天工開物」卷中所記載之竹紙制造方法為例,作為介紹。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 1. 斬竹漂塘 斬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 4. 蕩料入簾 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并以竹簾在水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于竹簾上面,其余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下槽內。 5. 覆簾壓紙 然后將簾反復過去,使濕紙落于板上,即成張紙。如此,重復蕩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的濕紙疊積上千張,然后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干 將濕紙逐張揚起,并加以焙干。焙紙的設備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后,濕紙逐張貼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紙。
米云智庫 2022-05-25 09:29 漢代主要將植物纖維等人工搗碎、研磨,加入一定粘性物,通過網布在漿池中反復抄制,自然曬干然后從網布上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