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算網協同打造數實融合“新基建” 通用AI成為創新引擎?
“中國互聯網是在消費領域發展起來的,應該說也是比較成功的,但是現在面臨轉型,要延伸到‘數實融合’這個新賽道,這里邊也是我們發展的新機遇。它本身會帶動數字產業化,當然更大的落腳點是產業數字化。”
4月12日下午,由新京報、千龍網主辦,新京智庫、貝殼財經承辦的“2023新京智庫春季峰會——數實融合共促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在致辭中這樣說道。
鄔賀銓指出,中國具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最大的市場,是寬帶化滲透率最好的國家之一,數字經濟具有最大的“梅特卡夫效應”,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能以最低成本獲得很好的回報。人工智能(AI)已經從判別式發展到生成式,通用人工智能成為創新引擎。
算網協同,打造數實融合“新基建”
鄔賀銓表示,算網協同的大數據、大算力、大模型,能夠充分應對數實融合的大場景、多對象和多模態,將打造數實融合的“新基建”。
鄔賀銓表示,算網協同是按業務需求,在云網邊端間按需分配和靈活調度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新型基礎設施。客戶通過通信網絡向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出計算請求,利用IDC提供的付費或者免費的模型算法、數據和算力,也包括客戶自有模型、算法和數據。計算結果則通過網絡返回客戶。
鄔賀銓指出,通過算網協同中的5G+工業互聯網數實融合平臺,企業無須自建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平臺大腦,便可獲得大數據分析與AI決策能力,實施數字化轉型。
“我們很多企業現在都需要用人工智能進行數字孿生、工業設計、藥物仿真、電網建模、視頻生成、動漫渲染,但并不都需要自己去買或者建設大量的算力,也并不需要你自己去買更多的算法軟件。”鄔賀銓在演講中指出,企業可以單純作為算力網的業務消費者,連接到算力調度與交易平臺,另一側有算力提供者,有各種算力可以提供,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支持,通過算力網的控制面,連到IPv6的通信網絡,連到下面的IDC(互聯網數據中心)。
鄔賀銓表示,客戶通過中心網向IDC提出計算請求,利用IDC提供的模型、算法、算力和數據,客戶自己也可以自帶這些,計算結果則通過網絡返回給客戶。所以對于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沒必要自己一定要去建這么多算力資源,以及自己去開發算法、模型等等,完全可以利用第三方來提供。
“所以我們說國家在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實際上這是新時代的數字基礎設施。”鄔賀銓說道。
AI從判別式發展到生成式,通用AI成為創新引擎
在談到人工智能(AI)時,鄔賀銓指出,現如今,AI已經從判別式發展到生成式,通用人工智能(AGI)成為創新引擎。
“實際上60年前就有人工智能了,當然被大家所理解的關鍵事件應該是1997年IBM的深藍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鄔賀銓表示,而AlphaGo在圍棋上戰勝了李世石,就是通過判別式,是通過大量的學習來分類。后來,2017年的AlphaGoZero甚至可以做到不學圍棋棋譜,只學規則。這些都是判別式的人工智能。
去年年底,ChatGPT誕生了,這是生成式AI的代表。鄔賀銓表示,生成式可以做到前面的數據不需要標注,后面也不需要人來介入,所以它<愛尬聊_百科大全>的水平提高了。
鄔賀銓指出,未來的通用人工智能能夠將單一任務訓練得到的神經網絡模型遷移學習來適應新任務,同一模型可接收文字、影像、語音等多模態數據并融合,對特定任務只需動用模型中相關部分來解算,而無須全啟動。
他還表示,在ChatGPT基礎上發展的GPT-4已從語音和文字對話擴展到圖像的輸入。未來還可以發展到視頻、XR(混合現實)等生成,還將為虛擬數字人增加行為感知能力,完善知行合一的認知過程。
鄔賀銓舉例道,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已與600家行業客戶合作打造了11個行業大模型。與吉利汽車合作構建了智能客服知識庫、汽車領域知識庫等,節省了75%的研發人力成本。而據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30年,人機交互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能以最低成本獲得很好的回報
鄔賀銓在演講的最后表示,中國具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最大的市場,是寬帶化滲透率最好的國家之一,數字經濟具有最大的“梅特卡夫效應”,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能以最低成本獲得很好的回報。
鄔賀銓提到的“梅特卡夫效應”,來自同名的梅特卡夫定律,指的是“網絡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表現為數字經濟的強滲透性。他表示,數字化轉型如果腳踏實地找準切入點,就能落地見效,持之以恒,就能擴大成果。
鄔賀銓引用麥肯錫的研究數據指出,到2025年,全球數字化突破性技術應用每年將帶來高達1.2-3.7萬億美元的經濟影像價值,高度數字化轉型將使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較平均水平提升2.4倍。而埃森哲的研究也顯示,中國工業互聯網累積到2030年,將促進GDP較常規預測水平提高1.3%。
“現在移動通信進入到5G-A時期,就是要比5G還要在能力上提高10倍,這個大概2025年要商用。我們互聯網進入IPv6+的主導期,人工智能進入AIGC的時期。這些都意味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更強的創新的能力。”鄔賀銓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校對 盧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