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應建立多層次醫保體系?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消息,6月9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23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http://www.nhsa.gov.cn/art/2023/6/9/art_113_10781.html。新版醫保目錄調整工作即將展開。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發現,與往年相比,此次新文件的變動主要集中在《申報指南》。例如,在目錄內西藥和中成藥申報范圍方面,《申報指南》新增2023年12月31日協議到期,適應癥或功能主治未發生重大變化,因適應癥或功能主治與醫保支付范圍不一致,主動申請調整支付范圍的談判藥品。
企業7月開始申報,預計11月發布新版目錄
2023年國家藥品目錄調整分為準備、申報、專家評審、談判、公布結果5個階段。“今年的醫保目錄調整,實際上在延續過去每年度常態化動態調整的機制,但是今年目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優化的情況,例如適應癥、擬納入藥品目錄的非獨家藥品,采用競價等方式同步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并且取消過去醫保支付很多的規則。”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這種情況下,藥品要想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就需要拿出更加全面科學準入標準。
隨后在8月-9月進入專家評審階段,與去年的計劃相比,國家醫保局將今年計劃中的談判/競價階段延長為9月-11月,期間將開展測算評估、溝通交流以及現場談判/競價,最后組織談判成功和簡易續約的企業簽署協議。藥品目錄調整結果、新版藥品目錄預計將在今年11月公布。
罕見病用藥應建立多層次醫保體系
根據《申報指南》,兒童用藥、罕見病治療藥品方面,2023年6月30日前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上市,納入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第一至三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以及第一、二批鼓勵仿制藥品目錄的藥品,還有說明書適應癥或功能主治中包含有衛生健康委《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所收錄罕見病的藥品均可納入申報范圍。
而2022年國家醫保談判中,抗癌藥、罕見病藥是當年度的談判重點,有6款PD-1抗腫瘤藥、19款罕見病用藥參與談判。其中SMA口服藥物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在形式審查結果名單中。首款巨大淋巴結病治療藥物司妥昔單抗、防遺<愛尬聊_頭條百科>傳性血管性水腫的拉那利尤單抗注射液等罕見病高值藥也均在其中。
“罕見病用藥的續保是大家重點關注的方面。一些罕見病的藥品可能面臨退市風險,沒法續保,后續需要建設起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廖藏宜建議,針對一些被調出國家醫保目錄的罕見病用藥,建議醫保局應該在今年的“惠民保”以及醫療救助體系內予以兜底保障。
“我們現在不要把所有解決患者用藥負擔的關注點,全部寄托在基本醫保基金報銷,對于一些沒有納入進來,又對于患者來說具有很好療效的創新性藥品,可以通過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來予以解決。”廖藏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