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 日本感受到壓力了?岸田釋放有意訪華的信號?
新民晚報消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行程已經結束,但中美高層此番接觸引起的反響才剛開始顯現。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接連就中日關系與中美關系表態,岸田甚至表達了考慮訪華的意愿。
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吳寄南表示,盡管布林肯此訪能否推動中美關系趨穩止跌尚有待觀察,但訪問本身已令日方頗為焦慮,開始反思此前緊跟美國步伐“制裁”中國的所作所為是否明智的問題。
日方密切關注
對于布林肯訪華,日本是最關注此事的國家之一。
在布林肯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中,日本主流媒體密切跟進,詳細報道秦剛外長和王毅主任與他的會談。尤其是布林肯獲得中國國家領導人會見后,多家電視臺安排了特別節目,邀請有關專家就此事進行分析與研判。
日媒對布林肯訪華極為關注。圖源:NHK
“有日媒認為,布林肯訪華對日本而言有如上屋抽梯,下不了臺。”吳寄南表示,“中美關系在過去一段時間陷入最低谷,日本當權者誤判形勢,押錯了寶,在背離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去年12月,日本政府出臺《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等安保三文件,大幅增加防衛費,致力于擁有對敵攻擊能力,其中,明確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明顯背離中日之間“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
今年5月,日本政府公布23項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措施,充當了美國圍堵、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急先鋒”。在同月召開的七國集團廣島峰會上,日本更是積極配合美國,推動陣營對抗,裹挾與會的其他國家,將這場峰會變成了一場污名化中國的“大合唱”。
“但是,布林肯在經歷了一波三折后終于如愿展開訪華日程,并與中方高層展開密集的長時間會晤,這是讓日方始料未及的。”吳寄南說,中美雙方在制止雙邊關系下滑上達成共識,決定進一步加強高層溝通,這不能不觸發日本當權者痛苦的歷史記憶。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令此前追隨美國、積極推行反華政策的日本佐藤政府猝不及防,并在尋求改善中日關系無果后被迫下臺。吳寄南認為,美國推行“越頂外交”的歷史教訓始終是日本政要腦海里揮之不去的陰影,布林肯訪華產生的沖擊波將會逐步顯現出來。
岸田釋放信號
當地時間18日,即布林肯飛抵北京當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其母校早稻田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希望能親自訪問中國。這一消息立即引起日方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
岸田在早稻田大學演講時表達訪華意愿。圖源:GJ
岸田是在接受提問時作出上述表態。他先表示,現階段并沒有訪華的確切計劃,坦承并沒有就此事與中方取得共識。然后,岸田強調了與中方保持溝通的重要性,聲稱有必要通過反復對話和相互努力,來構筑“建設性且穩定的關系”,“在一切層級力圖保持密切溝通很重要”。最后,岸田表示,在此過程中將會考慮訪華。
回顧中日交往的歷史,日本領導人通過在公開場所發表演講并回答提問的方式來釋放信號和傳遞意圖,并不少見。但是,若想砸了別人家的鍋又要向對方賣好,裝作沒事一樣,恐怕這種一廂情愿的算計很難得逞。
吳寄南認為,日本當權者在過去一段時間處理涉華問題時有四個“失”:首先是“失落”,即中日綜合國力對比在實現逆轉、差距越拉越大后,日方從不服氣到充滿焦慮,心態不平衡了;其次是“失信”,日方背棄四個政治文件中的政治承諾,嚴重破壞雙邊互信;再次是“失衡”,日本本應秉持“日美同盟,日中協調”的方針,在中美間保持一定的戰略平衡,卻加快對美“一邊倒”的步伐,盲目追隨美國;最后是“失算”,日本當權者的這種誤判、盲動,最終導致喪失戰略自主、損害日本自身國家利益的后果。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19日在記者會上就布林肯訪華及岸田表態作出回應,強調中美關系的穩定對國際社會極為重要,日方將在“主張應主張的東西”的同時,努力建立對華“建設性關系”。但對于輿論最為關心的岸田訪華問題,他只能表示“目前尚未決定”。這表明日本高層在如何應對布林肯訪華后大國博弈的新局面尚未形成一致共識。
中日兩國互為各自最重要的鄰國。高層溝通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今年4月,日本外相林芳正訪問中國,并與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舉行會談。這是日本外相3年多以來首次訪華。岸田首相如果愿意訪華,相信中日兩國民眾都是所樂觀其成的。
仍待繼續觀察
不過,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人們注意到,在布林肯抵達中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率先造訪印度與日本,并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相關官員在東京舉行會晤。
15日,沙利文在東京與日韓兩國的安全顧問舉行三邊會議。16日,沙利文出席首次舉行的美日菲三邊安全顧問會議。其中,美日菲會議聲明提及頗具暗示意味的、所謂反對“通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企圖”。此前,沙利文訪問印度,與印方協調印度總理莫迪將于22日對美展開的國事訪問,并試圖說服印度斥資購買美制無人機。
美方官員稱,沙利文此行與布林肯訪華純粹是“巧合”。沙利文在東京還稱,美國更關注莫迪訪美,給足印度面子。
美日韓三國安全官員15日在東京舉行三邊會議。圖源:Yonhap
吳寄南表示,這顯然是美國對其亞洲盟國和有關國家的一種安撫。基于歷史經驗與地緣政治現實,盟國勢必對布林肯此行極為關注,美國也會就布林肯訪華的大致日程和會談內容與盟國進行一定程度的“對表”。
布林肯本人在啟程訪華前,分別與韓國外長和日本外相通話。布林肯重申美國作出的安保承諾,并表示會與對方分享訪華成果。
“即便岸田釋放有意訪華的信號,日本的對華政策也不會迅速轉向。中日關系走到今天,是內外各種因數相互作用的結果。不過,歷史經驗表明中日關系的盛衰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美關系這一當代<愛尬聊_生活百科>國際關系主軸的走向。” 吳寄南強調,“基于同樣的原因,一旦中美關系進入相對穩定可控的階段,日本等國勢必會對其對華關系進行某種力度的調整。自民黨高官等日本政要的訪華將是可以預見的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