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馬爾代夫總統第二天 穆伊茲為何立即要求印度撤軍??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8日,穆伊茲就任馬爾代夫第八任總統的第二天,正式向印度政府提出撤軍要求。這指向的不僅是常駐馬爾代夫軍港的75人印度小部隊,更是1988年以來印度在馬爾代夫持續駐軍的歷史。但是,這是否真的意味著馬爾代夫和印度的長期特殊關系會走向終結?
2008年,執政30年的馬爾代夫總統加堯姆在選舉中落敗,馬爾代夫政治進入政黨輪替的新時代。此后,馬爾代夫與印度的關系,就成為政壇兩大陣營對決的關鍵議程。1988年印度為幫助加堯姆平息政變開始的駐軍歷史,更是焦點。
2013年到2018年期間執政的總統亞明,曾要求印度減少在馬爾代夫的駐軍,并通過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等方式,積極拓展和其他世界主要國家的經貿關系。而2018年到2023年擔任馬爾代夫總統的薩利赫,則以印度優先為基本國策,試圖修復被亞明破壞的馬爾代夫-印度關系。
在薩利赫任內,印度不僅通過援助裝備、建設軍事設施等方式加強了在馬爾代夫的軍事存在,還和馬爾代夫簽署了從支持海上互聯互通到投資信貸在內的多項雙邊協議,涉及援助及貸款總額超過10億美元。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自2020年開始,印度也超過中國和歐美,成為馬爾代夫最大的游客來源國。考慮到旅游業收入占馬爾代夫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雙方的關系已經全面深化到了新階段。
從馬爾代夫國內輿論看,馬民眾對于印度的經濟援助意見不大,但對于薩利赫時期印度軍事存在的加強深感擔憂。到2023年選舉前,印度已經同時承擔了馬爾代夫新軍港、新造船廠、新國防部大樓、新訓練基地和新警察學院的建設,一些民間傳言認為這意味著印度將增加在馬爾代夫的駐軍。
在此背景下,前總統亞明的政治盟友、反對黨領袖穆伊茲發起印度撤軍運動,成功贏得選舉,成為馬爾代夫第八任總統。半島電視臺寫道,這次選舉其實就是一次對印度駐軍問題的公投。而穆伊茲就職之后第一時間要求印度撤軍,則是兌現自己的選舉承諾。
但是,提出撤軍容易,真正撤軍不易。馬爾代夫人口只有52萬,擁有1200多個島嶼,超過90萬平方公里的群島海域和專屬經濟區的管轄權。無論是向偏遠島嶼運送物資、進行醫療援助和應急救援、管理非法捕魚,還是打擊販毒,馬政府自身都缺乏能力。因此,長期以來,印度都是馬爾代夫的主要安全伙伴。
以目前輿論聚焦的75人印軍小隊為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馬爾代夫軍警飛行和維護三架小型飛機及直升機。過去5年,這些飛機執行了500多次醫療援助任務。
穆伊茲在11月18日會見印度部長時也承認這一點。于是,在他提出撤軍要求的同時,雙方同意將討論通過這些平臺繼續合作的可行解決方案。外媒報道稱,所謂可行方案可能是由印度方面培訓馬爾代夫國防軍人員,分階段替換印度軍人,也可能是印度飛行員及地勤人員以非軍事的名義繼續駐扎。
有分析認為,穆伊茲確有誠意推動印度撤軍。他被稱為馬爾代夫的基建狂人,曾推動著名的中馬友誼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因此,對于馬爾代夫的經濟發展,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包括建設經濟特區、吸引外國投資、使旅游業收入翻番等。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更多世界主要國家的參與。
11月18日,穆伊茲在總統府會見出席總統就職儀式的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委員諶貽琴時,就明確表示,馬新政府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積極致力于同中方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期待同中方攜手努力,開啟馬中關系新篇章。
但是,穆伊茲的親馬爾代夫新政能否順利實施,還取決于他將如何保持和印度的距離。印度在馬爾代夫的軍事存在遠不止于駐軍。印度援助的國防建設項目是否還繼續進行?軍警培訓是否還邀請印方?馬爾代夫軍隊的沿海雷達系統由印度提供,未來是否仍需要印方維護?印度正在幫助馬爾代夫進行大規模水文調查,該工作是否會由更多國家參與?這些問題都值得觀察。
另一方面,印度政策界也在反思與馬爾代夫的關系。馬爾代夫政壇兩翼,一方希望維持和印度的特殊關系,一方追求更獨立和平衡的外交安全戰略,但都支持與印度的伙伴關系。而長期以來,印度沒有對馬爾代夫軍警進行飛機及直升機操作培訓,以維持75人小部隊存在的必要性。據馬爾代夫智庫測算,印度政府去年承諾的5億美元援助目前只有1700萬到位。在穆伊茲改變對印政策后,印度僅派出地球科學部長而非以往的總理級官員出席穆伊茲的就職典禮。
有不愿具名的官員對媒體表示,新德里不信任周邊國家,因此總是試圖施加壓力,甚至進行‘微操’,這讓當地人感到不安。莫迪政府民族主義色彩日趨濃厚的政策,也影響了和伊斯蘭教國家馬爾代夫的關系。目前,印度和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的關系也有緊張跡象。
將每個小國作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來尊重,而不是將它們視為‘印度聯邦’中的一員,可能是印度和周邊國家關系的答案。《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稱。
編輯:唐文培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