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至!雪落冬藏 今日宜防寒進補?
12月7日,大雪節氣至!什么是大雪、有什么傳統、大雪怎么進補、怎么養生?上游新聞帶你一文了解。
什么是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斗指壬,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歷12月6-8日。大雪節氣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標志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大雪是反映氣候特征的一個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期間全國氣溫顯著下降,北方冷空氣越發活躍。 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即氣溫與降水量。大雪節氣與小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有什么傳統?
腌肉、打雪仗、賞雪景、進補都是大雪節氣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話,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時,家家戶戶門口,窗臺上都會掛上腌肉、香腸、咸魚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如果此時恰逢天降大雪,人們都會熱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賞雪景,其樂融融。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鹵,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
大雪進補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蘿卜、枸杞、羊肉、紅薯、紅棗等可以適量多吃一些。
大雪養生
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保持腳部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運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雪落冬藏!看哪里能邂逅迷人雪景
12月7日,我國進入大雪節氣,這是冬天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開啟。雪落寒意重,萬物盡冬藏。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全國尋雪地圖可以看到,常年大雪節氣期間,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新疆北疆及沿天山一帶平均積雪深度能達到5厘米以上,妥妥的積雪大戶,想賞雪、玩雪的話,去這些地方是最好的選擇了。內蒙古東部、吉林西部和遼寧東北部等地平均積雪深度也能達到1厘米以上,見到積雪的概率也相對較大。
華北大部、西北大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平均積雪深度不足1厘米,想要見雪需要一些運氣。而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大雪節氣期間氣溫相對高一些,天氣也相對干燥,因此不易形成降雪,平均積雪深度普遍不足0.1厘米,這里的小伙伴們想要見雪可以說是希望很渺茫了。
與大雪有關的詩詞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大雪》
宋 陸游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雪詩》
唐張孜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
到處爇紅爐,周回下羅冪。
暖手調金絲,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汁滴。
豈知饑寒人,手腳生皴劈。
消息來源:中新網、中國天氣網
編輯:唐文培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