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的成長史,蘊藏了IP走紅的密碼[龍套]?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那個吳小明(ID:haorank123),作者:那個吳小明,授權轉載發布。
毫無疑問,在《狂飆》之前,張頌文就是一個實力派。
所謂實力派,就是演藝精湛的意思,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成績非常優秀,一畢業就被留校任教,說明技術是非常了得的。而且他一直熱愛,并且深耕,按理說,這么牛逼,他很早就該成名了。為什么生于1976年的他,到了47歲,才為大家熟知?
這跟行業有關,演藝這個行業是非常殘酷的,無論多少從業者,最終能爆紅的,寥寥無幾,就跟現在的短視頻從業者一樣,別看成都春熙路一塊廣告牌砸下來,傷了10個人,有11個是網紅,但是真正的頭部博主,可能整個成都屈指可數。演員也一樣,很多人都是實力派,但是最終能走紅的,是一個極低的概率。
而決定這個概率的因素,主要是機會、匹配的角色,其次才是實力和運氣。
參與高質量作品的演藝機會是非常稀缺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演員為了爭取出鏡,跟導演或者投資老板睡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潛在走紅的可能,是邁向市場的前提。當然,光有機會不夠,比如我們熟悉的大甜甜(景甜),獲得的機會真不少,但到現在都沒有很正面的走紅。個中的原因,一方面跟演藝實力有關,另一方面跟匹配的角色有關。因為只有強烈代入感的匹配角色,才會引發大家的共鳴,從而增加走紅的概率。
再說說實力和運氣,實力其實是在這四個因素里,最容易獲得的,因為只要你熱愛和努力,肯定是能提高實力的,但這僅僅是走紅的基礎,它是必要條件,但不是決定條件,這也解析了為什么張頌文這么多年沒走紅的原因。最后說下運氣,這個很玄乎,甚至莫名其妙,但的確也存在,有的演員,可能演了一輩子,都不溫不火,但因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火了。比如大家熟悉的渣渣輝。
所以說,從事演藝行業,想走紅,成為頭部的那波人,真的很難。如果沒有《狂飆》這個主演的機會和匹配的角色,47歲的張頌文,很可能就這樣一直不溫不火,步入晚年了。
這個邏輯,在如今的短視頻行業也是一樣的,因為短視頻和直播的本質,是表演。
可能很多人會說,短視頻時代,不是人人都可以出鏡嗎?滿地都是機會。這話沒有錯,每個人都能露臉,但能高質量的露臉,其實是很少的。什么叫高質量的露臉,就是你呈現的內容,是有稀缺性的,這意味著你需要很強的實力。你呈現的畫面,要高質量的,想要高質量畫面,你需要一個不錯的團隊來跟拍和剪輯,這樣就甩掉了很大一部分人。從這個角度看,能爭取到在短視頻生態里高質量露臉機會的人,其實是非常少的。
第二個就是匹配的角色。為什么很多企業做短視頻會失敗,以為砸了一筆錢,搞了一個團隊,弄了一個不錯的班底,就能成了。其實只是創造了一個不錯的機會,但卻缺乏優秀的劇本,以及和出鏡人的匹配角色。所以,很多走紅,比較難復制,除非一些垂類,比如顏值博主,這種對角色要求并不高,對顏值和個性要求奇高,因此相對復制比較容易,但投入的資源卻非常大。
再說說實力,無可否認,有人天生就是演員,我在幾大短視頻平臺的觀察,也看到不少渾然天成的博主,比如抖音那個最帥魚塘老板。但是大多數人,在表演實力上是欠缺的。最典型是知識付費這條賽道。很多媒體圈的朋友跟我吐槽,哥我學富五車,文章上了各大媒體深度榜,為啥干不過抖音上那幾個聒噪的知識博主?原因很簡單,在短視頻的世界,實力不只是內容的實力,還得有表演的實力。我很早就說,做得好的知識博主,其實都是知識演員,知識很重要,演藝能力更重要,在短視頻平臺,只有知識和演藝能力的結合,才算實力。
最后說說運氣,這個太重要了。跟時間段、生態環境、熱點和個人努力都有關。最典型的是抖音那個@張同學,在特殊的階段,陰差陽錯戳中了某種稀缺性,火得不要不要的。當然,人家也是有實力的,但我認為,他走紅的背后,運氣比重比較大。
說這么多,其實是在回答一個學員的問題,她說,小明老師,你在這個行業沉浸了這么多年,為啥不火呢?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想了很久,就是你理論一套一套的,同時跑了不少龍套,為啥不火呢?你不是很牛逼嗎?教這么多人做IP,為啥自己不是頭部IP?真是個戳心窩的好問題。
拋開《狂飆》,張頌文在參與其他影視項目,是非常專業的,包括他上綜藝,和在課堂上,都獲得了圈內的認可。這一點很重要,就是從事這個行業,你得有一個認知,就是大概率不會很火,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作為一個實力派,依然是能對這個行業做出貢獻的。
這就是這么多年來,我用來解析我做短視頻不火的原因。
最后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熱愛,基于熱愛,擁抱每一次機會,夯實自己的實力,也一定有成績的。別忘了,就算沒有《狂飆》,張頌文其實也還行,而且在圈子里也是KOL。做IP,成為現象級頭部,真的是非常難的,但是基于自己的努力,在垂類贏得一個江湖地位,路徑是可以看得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