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872架次美軍機在南?;顒??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27日,“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發布《南海航行及飛越狀況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在南海活動的軍機近三萬余架次。其中,域外國家的軍機活動近萬余架次,絕大多數為美軍的活動,約7872架次。中美兩軍在南海的互動及相遇大體上是專業而安全的,大國競爭對南海航行及飛越自由的影響仍處于可控范圍。
報告共分為序言、規范南海航行的國際法律及規則、民船和民機的航行及飛越情況、軍艦和軍機的活動情況、影響南海海洋自由的典型活動、南海爭議對于航行及飛越的影響、結論等7部分。
報告指出,南海是全球最開放的海。每年有近50余萬艘次商船通過南海,全球貨物貿易40%左右經過南海及其周邊海峽,上百萬架次民用飛機在南海上空活動。軍事安全層面,域內外國家每年在南海有兩萬余個艦日的軍艦和三萬余架次的軍機活動,數百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及各類演訓。其中,美軍在南海的活動規模非常大,美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每年在南海有約八千架次的空中存在。
2023年,在南?;顒拥能姍C近三萬余架次。其中,域外國家的軍機活動近萬余架次,絕大多數為美軍的活動,約7872架次。在南海,不同國家軍事力量間經常發生??障嘤觯貏e是中美兩軍之間每天有十余次、每年有數千次的??障嘤觥F渲?,絕大多數都是專業和安全的。
對于進入中國管轄海域或周邊海空域的外軍艦機,中方出于安全的考慮,當然會進行跟蹤監視,這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外國軍事力量與中國軍隊在南海的相遇主要集中于三類特定區域和一類特定行動,有以下四種情況:1)外軍抵近中國大陸或海南島的領海領空,中國軍隊隨即做出反應,采取攔截和外逼等動作;2)美軍進入西沙群島領海和領空執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解放軍警告并進行驅離;3)外軍進入中國在南沙群島實控島礁和黃巖島周邊12海里,解放軍警告并對其進行驅離;4)外軍過度抵近甚至闖入解放軍包括實彈演習在內的軍事演訓活動。

報告封面
部分外軍經常抱怨遭到中方攔截,渲染“南海不自由和不安全”,卻對相遇發生的具體地點以及為何會發生這類事件等基本信息避而不談,顯然屬于別有用心的敘事。換位思考,任何國家遭到上述四類情況的挑戰,都會采取斷然措施,美國等國的處置只會更激烈。
報告指出,美國等域外國家經常將一些針對南海沿岸國的挑釁性軍事活動包裝成“航行自由”問題。美國卡特政府在1979年出臺的“航行自由計劃”,旨在以實際行動挑戰其他國家所謂“過度海洋主張”。它的執行并不是以國際法為基礎,而是以權利主張是否影響美國想要的航行自由為標準,完全是美國在《公約》機制外另起爐灶,試圖以自己的國內法和實踐凌駕于國際法之上,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與航行自由無關。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告,在美國航行自由計劃實施后的相當長時期內,美軍“航行自由行動”在南海的挑戰重點都不是中國。直到2007年,中國才開始逐漸成為焦點,與美國逐漸將中國作為海上戰略競爭對手的進程和時間線基本同步。這也充分反映出,“航行自由行動”帶有鮮明的戰略和政治色彩,而非美方頻繁強調的所謂秩序和規則。
闖島式航行自由行動與中美關系重大議程。圖源:SCSPI
近年來,美軍在南海針對中國的抵近偵察越來越具有進攻性,頻頻逼近中國大陸和海南島領空,不斷刷新抵近中國海岸的距離。美軍每年有約100架次逼近中國大陸及海南島領空,多數距離領海基線已不足30海里。在專屬經濟區??沼颍话阋饬x上的抵近偵察與過度接近或疑似駛/飛入領海領空的所謂抵近偵察不可相提并論,后者屬于挑釁行為,對相關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空中,由于飛機速度很快,過度抵近其他國家領空的偵察很容易引發誤判,無論基于何種標準,都已不是“飛越自由”的問題。
報告指出,根據相關國際法及國際實踐,各沿海國根據軍事演習的需要,可以在其管轄海域、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和公海以禁航通告的形式設置臨時的限制區域,以保證演習的順利進行和過往船只和飛機的安全。當一方進行演習時,另一方進行跟蹤、監視和偵察是常態,且符合國際慣例。
然而,部分國家的軍隊特別是美軍在南海的偵察行動有時距離過近并且極度危險。特別是在解放軍進行實彈演習時,美軍通常不理會禁行通告并擅自進入相關??沼?,易引發激烈對抗事件。如,2023年5月26日,美國空軍一架RC-135V偵察機闖入到山東艦編隊訓練空域,負責警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殲-16戰機不得不進行近距離攔截。
報告還指出,南海地區經常被炒作的所謂“妨礙航行自由”、“危害航行安全”問題,實際上是有的爭端當事國和部分域外國家將南海區域的島礁主權爭議和海域劃界爭議,刻意解讀為航行問題。
在當前備受關注的中菲南海摩擦中,中方相關行動是為應對菲律賓對中國相關島礁領土主權的挑釁而采取的維權活動。不論是關于針對侵闖黃巖島附近海域的菲律賓公務船的維權活動,還是針對在仁愛礁海域為非法“坐灘”軍艦運送建材以構筑“軍事前哨”的菲律賓船舶采取的攔阻措施,還是對在仙賓礁潟湖內企圖侵占島礁主權的菲律賓海警船舶采取的強制措施,都屬于維護主權性質的活動。在應對挑釁的過程中,中國海警船舶采取的航路管制等措施,顯然不屬于航行活動,當然不適用避碰規則。
總的看,無論是軍用艦機還是民用船舶及飛機,它們在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大國競爭和海洋爭議等廣受關注的地緣政治因素對南海航行及飛越自由的影響有限。相反,一些非傳統安全因素的影響更值得關注。比如,南海航道周邊國家及地區發展不均衡,航行安全保障缺乏統一規劃,通信、導航、搜救等能力總體偏弱。此外,南海還是世界上海盜和武裝劫船案件的重災區,特別是在馬六甲和新加坡海峽附近,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
編輯:吳光亮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