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大學升學率的利弊(高考人數多少的利與弊)?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高考人數多少的利與弊
- 大專提前批的十大利弊
- 單招和統招的區別及利弊
- 孩子非要走單招的利與弊
- 指標到校生的利與弊
一、高考人數多少的利與弊
1、高考減少人數,可以有力的回擊“人人上大學論”。現在為什么不是很多學生初中畢業后,毫不猶豫的走上打工的道路,就是有些高中學生讀到中途,就因為父母的阻攔,而選擇放棄。
2、說到底就是,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大學誰都能上,只要是個人就都有機會。升學率動不動就是百分之百,最起碼也是百分之九十,可以說高考升學率,遠超過中考。人們就有一種錯覺,是不是大學變得“低賤”了,沒有設置門檻了。原來大學在他們心中的神圣感,被輕易的打破了,他們不相信大學的權威性。
3、從學生的角度看,降低人數會激發他們的斗志。為了自己的目標,真的要拼一拼了,至少沒有以前那么輕松了。名額少了,就意味著競爭對手更多了,難度加大了,如果自己不提高,就更容易被別人擠出來。
4、高考和大學,就應該保持自己的敬畏感和神圣感。
二、大專提前批的十大利弊
大專提前批的利弊有以下十個方面:
1.提前了解錄取情況:大專提前批招生較早,可以在高考后的一段時間內了解到自己的錄取情況,有利于考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備考計劃。
2.降低錄取標準:大專提前批一般錄取標準都會低于普通批次,所以對一些成績普通的考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錄取標準降低并不代表學習質量下降,只是為了給更多層次的考生提供學習機會。
3.提高錄取率:由于競爭相對較小,所以大專提前批錄取率相對較高,能夠讓考生提前穩定心態,減輕考生和家庭的焦慮。
4.適合非重點高校:非重點高校在招生時難以與重點高校相比拼優惠,但在大專提前批中招生,或許會更有優勢,會有一定的吸引力。
5.加快畢業速度:大專提前批錄取后,可以提前進入校園,較普通批次進入校園時間會提前,理論上也會提前畢業,有利于學生早日踏入職場。
1.影響高考備考:大專提前批的考生需要在高三備考時就做好相關準備,所以大專提前批可能會影響高考成績和高考備考。
2.投入上限:大多數大專提前批名額有限,對考生和家長來說沒有普通批次那么多的選擇,招生削減,失去了競爭優勢。
3.學習氛圍較弱:由于是提早進入校園學習,可能會缺少和同齡人一起學習的機會和氛圍,容易影響學習興趣和自我要求。
4.可能影響發展:大專提前批錄取在招聘和研究生考試等方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未必能給自己的前途和職業發展帶來太多的幫助。
5.取消后續批次查重:部分大專提前批學校中考生如果想在后續批次參加錄取的話可能會受到重點高中學生的制約,這在選校的過程中需要考慮。
三、單招和統招的區別及利弊
1、形式不同,報名時間不同,考試時間不同,考試模式不同;考試內容不同。單招的錄取率相對比統招的錄取率高,統招的選擇很多,也意味著競爭更激烈。
2、首先,從考試難度上來看,單招的考試要比統招容易一些,統招屬于是省份的統一試卷難度可想而知,而單招的試卷大多是由院校所擬定,難度比較小,學生上岸率比較高。
3、其次,從院校的選擇上來看,選擇單招的學生所選的院校很有限,但統招就不同了,統招是在考試結束后進行,院校的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和所喜歡的院校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4、再次,從學生群體來看,走單招的學生群體可想而知,基本都是習成績比較差的,自我約束能力很差,而統招的學生群體是由優秀的學生存在的,顯然選擇統招的學生是優于單招學生的。
四、孩子非要走單招的利與弊
1、首先,單招可以提升孩子的錄取率和學術水平,在職業發展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2、其次,孩子在準備單招的過程中會積極學習,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同時也增加了自信和毅力。
3、但是,單招的難度較大,需要孩子在學業上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也有可能增加孩子的壓力。
4、內容延伸: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對孩子的選擇進行全面的考慮和評估,幫助孩子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和提高備考效率,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指標到校生的利與弊
指標到校生是指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按比例分配給各初中學校的一種招生制度。這種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然而,指標到校生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利弊。以下是指標到校生的利與弊:
1.資源公平分配:指標到校生制度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這有助于縮小城鄉、地區和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
2.減輕學生負擔:指標到校生制度使得學生不必面對過高的中考壓力,因為他們只需要達到所在學校的指標分數線即可被錄取。這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3.促進教育改革:指標到校生制度有助于推動教育改革,鼓勵學校關注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學校之間的競爭可能減弱:由于指標到校生制度將優質高中的招生名額分配給各初中學校,可能導致學校之間的競爭減弱。這可能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學生依賴所在學校的資源:指標到校生制度使得學生依賴所在學校的教育資源。這可能導致某些學生在優質高中之間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3.可能導致招生不公:在實施指標到校生制度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某些學校為了提高錄取率而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如調整分數線或限制優秀學生的志愿填報。這可能導致招生不公。
4.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指標到校生制度可能導致學生過度依賴所在學校的資源和支持,從而影響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指標到校生制度具有一定的利弊。要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優勢,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規定,確保招生過程的公平、公正。同時,學校和學生也應注重自身的努力,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