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_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解析?
下面,我將為大家展開關于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的討論,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決大家的疑問。現在,讓我們開始聊一聊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的問題。
文章目錄列表:
1.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2.如何利用邏輯解答自考考題?3.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 思修答案大全4.《格列佛游記》試題和答案 急需 謝謝5.思修案例分析及答案
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惆悵/為虎作倀 饋贈/匱乏 恫嚇/嚇唬
B.彈劾/駭人聽聞 搖曳/游弋 破綻/綻放
C.諳熟/萬馬齊喑 渾水/混雜 剎那/剎車
D.謙恭/事必躬親 灼熱/卓越 停泊/湖泊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我腦袋里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一望無際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么。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么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婦孺皆知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A.一望無際 B.多如牛毛 C.絕無僅有 D.婦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時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熱鬧之余感到,其中似摻雜了一些隨意性、功利性,少了對文化“敬惜字紙”的敬畏感。
B.不少國家通過獨立的機構對信息公開行使監督,獨立的第三方審查,顯然有利于擺脫行政保密主義的干擾,使信息公開的監督維持客觀與中立。
C.近三十年來,廣州發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令人驚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發展是伴隨著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這一慘重代價的。
D.杜甫詩中所滲透的憂國憂民情懷成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價值,不管你贊成不贊成,都不能否認它是公認的準則。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①世間萬物,人最寶貴。
②過去,人類更多依靠自然資源推動發展。
③而有一些國家,把物質資源開發作為發展的主要動力,依靠外國資本和技術走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最終陷入發展困境。
④二戰以來,一些國家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發展的主要動力,很快就實現了經濟復蘇,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⑤在人類社會發展賴以依存的各種資源中,人才資源最具根本性,不僅決定其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資源無法比擬的無限可開發性。
⑥這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⑦今天,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正在取代傳統物質資源,成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要素。
A.⑦⑥①⑤③②④ B.①⑤②⑦④③⑥ C.⑤⑥④③⑦②① D.①⑥⑦③②④⑤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蓋勛字元固,敦煌廣至人也。初舉孝廉,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勢,恣行貪橫,從事蘇正和案致其罪。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于勛。勛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勛可因此報隙。勛曰:“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諫鵠曰:“夫紲食鷹鳶欲其鷙,鷙而烹之,將何用哉?”鵠從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詣勛求謝。勛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
時叛羌圍護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勛被三創,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①種羌滇吾素為勛所厚,乃以兵捍眾曰:“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者為負天。”勛仰罵曰:“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眾相視而驚。滇吾下馬與勛,勛不肯上,遂為賊所執。羌戎服其義勇,不敢加害,送還漢陽。后刺史楊雍即表勛領漢陽太守。時人饑,相漁食,勛調谷稟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時長安令楊黨,父為中常侍,恃勢貪放,勛案得其贓千余萬。貴戚咸為之請,勛不聽,具以事聞,并連黨父,有詔窮案,威震京師。時小黃門高望為尚藥監,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碩②屬望子進為孝廉,勛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勛曰:“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 勛雖在外,每軍國密事,帝常手詔問之,數加賞賜,甚見親信。
及帝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勛長揖爭禮,見者皆為失色。時,河南尹朱俊為卓陳軍事。卓斥俊曰:“我百戰百勝,決之于心,卿勿妄說,且污我刀。”勛曰:“昔武丁之明,猶求箴諫,況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戲之耳勛曰不聞怒言可以為戲耳卓乃謝俊勛雖強直不屈而內厭于卓不得意疽發背卒時年五十一。
(《后漢書?蓋勛傳》有刪節)
注①句(gōu)就:羌別種也。②蹇碩:人名。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從事蘇正和案致其罪 案:報案
B. 促來殺我 促:趕快
C. 句就種羌滇吾素為勛所厚 厚:厚道
D. 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杜絕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 欲殺正和以免其負 B. 甚見親信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C. 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 D. 且污我刀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不出,火且盡
7.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蓋勛不畏權貴的一組是 ( 3分 )
①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②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 ③具以事聞,并連黨父 ④非賢不舉,死亦何悔 ⑤莫不卑下于卓,唯勛長揖爭禮 ⑥不聞怒言可以為戲耳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④⑤⑥
8.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蓋勛任漢陽長史時,涼州刺史畏懼權貴,想借機會殺害蘇正和,便詢問蓋勛。蓋勛沒有乘人之危,使蘇正和得以免罪。
B.蓋勛在羌族叛亂圍攻護羌校尉夏育時,率兵救助,卻被羌人精銳部隊夾擊,身受三處刀傷,仍然堅持不動。叛將深受感動,將自己的戰馬送給他,但遭到拒絕。
C.蓋勛剛直不阿,將長安令楊黨貪贓枉法的事實全部上報,皇上下詔要將案件追查到底。后來,蓋勛還斷然拒絕了他人想讓尚藥監高望之子成為孝廉的要求。
D.蓋勛只對董卓行一般禮節,而當時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這樣做。因此,蓋勛雖然聰明,剛直不屈,但被董卓厭惡,在朝廷不能得志。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4分)
卓曰戲之耳勛曰不聞怒言可以為戲耳卓乃謝俊勛雖強直不屈而內厭于卓不得意疽發背卒時年五十一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勛被三創,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時人饑,相漁食,勛調谷稟之,存活者千余人。(3分)
10.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7分)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① 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里②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注] ①黃庭堅,江西修水人。此詞因寫《承天院塔記》被朝廷指為“幸災謗國”而貶謫地處西南的邊地宜州后所作。②個里,此中,這樣的(賞梅)情景中。
(1) 請說明本詞中“梅”的特點。(2分)
(2) 此詞以詠梅為中心,運用對比修辭手法,抒發情感。請作簡要賞析。(5分)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談 禮
梁實秋
禮不是一件可怕的東西,不會“吃人”。禮只是人的行為的規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動,社會上的秩序必然要大亂,法律是維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關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為了使人能更像一個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禮便應運而生。禮是一套法則,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內,亦可能有世代沿襲的成分在內,在基本精神上還是約定俗成的性質,行之既久,便成為大家公認共守的一套規則。一套禮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是隨時在變,不過可能變得很慢,可能趕不上時代變遷得那樣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變成不合時宜的東西。禮,除非是太不合理,總是比沒有的好,這道理有一點像“壞政府勝于無政府”。有些人以為禮是陳腐有害的東西,這看法是不對的。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一向是重禮法的。見于書本的古代的祭禮喪禮婚禮士相見禮等等,那是一套,事實上社會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現行的一套即是古禮之逐漸的各別的修正,雖然各地的情形不同,大禮上尚有規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觸之后便比較有紊亂的現象了。紊亂盡管紊亂,禮還是有的,制禮定樂之事也許不是當前之急務,事實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無禮活動。問題是我們是否認真地嚴肅的遵循著禮。孔門哲學以“克己復禮”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為吾人行事應處處約束自己使合于禮的規范。怎樣才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那是值得我們隨時思考警惕的。
讀書人應該知道禮,但是有些人偏不講禮,即所謂名士。六朝時這種名士最多,《世說新語》載阮籍的一句話最有趣,“禮豈為我輩設也?”好像禮是專為俗人而設。又載這樣的一段故事: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唁畢,便去。或問裴曰:“凡吊,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
人嘆為兩得其中。
沒有阮籍之才的人,還是以儀軌自居為宜。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賞,不可以模仿。
中西禮節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則上并無二致,小部分因各有傳統亦不必強同。以中國人而用西方的禮,有時候覺得頗不合適,如必欲行西方之禮則應知其全部底蘊,不可徒效其皮毛而亂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禮,但后生小子在長輩面前不可遽然伸手,因為長幼尊卑之序終不可廢,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們家庭傳統所不可或缺的禮,其間絕無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終追遠”的意思,亦合于我國所謂之孝道,雖然是西禮之所無,然義不可廢。我個人覺得,凡是我國之傳統,無論其具有何種意義,茍非荒謬殘酷,均應不輕予廢置。再例如,電話禮貌,在西方甚為重視,訪客之禮,探病之禮,均有不成文之法則,吾人亦均應妥為仿行,不可忽視。
禮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義。
12.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6分)
A.禮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由民間自發而成的一種約束人的行為規范。
B.中西之禮雖然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本質上還是相通的。
C.只要是禮,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因為有禮總比沒禮好,“壞政府勝于無政府”。
D.其實,阮步兵不講禮不是因為他不懂禮,而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表現對禮的認識。
E. 作者認為,只要是我國的傳統,一般不要輕易的否定。
13.下面分析,不符合“克己復禮”的一項是 (2分)
A.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日,人們回家掃墓或者給先人敬獻鮮花,或者用其他形式表現對先人的追思。
B.做人行事應處處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禮的規范,做人有規矩,做事有準則。
C.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我們要隨時思考警惕“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對人的個性和創造精神的束縛。
14.為什么說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賞,不可以模仿?(4分)
15.結合全文內容,談談為什么說“禮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義”?(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和一朵花一道經過黃昏
洪放
(略)
16.“我”兩次看到一朵藍色的花,感觸有什么不同?(4分)
17.怎樣理解“一切的生命,都只是一種經過”在文中的含意?(5分)
18.作者為什么要“和一朵花一起經過黃昏”?它使作者產生怎樣的聯想與感悟?(6分)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宇宙之謎的探索者
吳超忠
(略)
19.“霍金的宇宙論使上帝沒有存身之處”,為什么“梵蒂岡教廷仍對他表示了敬意”? 聯系全文回答。(4分)
20.第二段中畫線的句子有哪些表達作用?(5分)
21.“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所著關于宇宙論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已經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結合本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根據下面圖表1、圖表2的內容,分別填寫下面文段中A、B處的內容,語句通順。
圖表1 人類發展指數的構成因素
圖表2 我國人類發展指數的提高
近年來,人類發展指數(HDI)這一新理念引起世界的關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0年出版的《人類發展報告》認為,在衡量人類發展成就方面,由A
組成的人類發展指數,比單純的GDP指標更為全面。我國人類發展指數B
,躋身國際中上發展水平的行列,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成就。
23.仿照文段中畫線句子,補寫三個結構相近似的句子,使文段內容完整。
古語言:讀書知理。誰掌握了真理誰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讀書人最勇敢,常一介書生敢當天下。像毛澤東當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識分子而獨上井岡,面對腥風血雨堅信能再造一個新中國。像
。像
。像
。他們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觀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這是常人之所難及。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讀書造就人。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請按下面要求作文,寫一篇文章。
(1)提示:影響一詞的含義是:以間接或無形的方式來作用或改變周圍的人或事物。
(2)請以《影響無處不在》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3)要求:①除詩歌之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C
3.D
4.B
5. B
6.A
7. D
8. B
9. (1)卓曰/戲之耳/勛曰/不聞怒言可以為戲耳/卓乃謝俊/勛雖強直不屈/而內厭于卓/不得意/疽發背卒/時年五十一。
(2)①蓋勛身上三(多)處受傷,堅立不動,指著旁邊的木標(牌)說:“一定要將我的尸首放在這里。”
②當時人民遭受饑荒,互相掠奪食物,蓋勛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10. (1)初春開放;淡淡清香。
(2)把天涯與江南、垂老與少年、去國十年與平生作了一個對比性總結,(3分)既表現出天涯見梅的喜悅,又抒寫不勝今昔之慨,表現出作者心中郁結的不平與憤懣。(2分)
11.(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4)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A C(各3分)。
13.D
14.阮步兵(阮籍)所處的時代決定了讀書人放蕩不羈的行為,并不為當時社會所唾棄,甚至成為某些讀書人獲得聲名的一種手段;阮步兵是用一種特殊的行為對抗當時黑暗的社會;這種行為跟大眾的道德審美有較大的距離。
15.禮可以在法律所不及的地方起到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可以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使之合于禮的規范;有助于社會穩定、人際關系和諧和民族精神文化的承傳與發展。
16.第一次:“ 我”七歲,被花的美麗吸引,久久不肯離開,但很快就淡忘了,“我”當時只是欣賞花外表的美麗,還沒有對生命產生深刻的體驗。(2分)
第二次:“我”已步入暮年,秋風中的花,引起“我”的傷感,但花朵的樸素、沉靜、美好,使“我”擺脫了傷感,悟出生命的規律,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依然用從容、淡靜,用熱愛,點亮生命最后的時光。(2分)
17.這句話表明了作者對生死的樂觀豁達態度。(1分)意思是說生命的誕生、成長與死亡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規律(或所有的生命都是人世間匆匆的過客)(2分)所以,面對生命的終結,以從容光淡定的態度安然走過。(2分)
18.因為這一朵花已和我一樣進入暮年,使“我”產生了共同穿越生命的黃昏相知相惜之感,這一朵花使“我”回想從前的歲月,觸摸了逝去的人和事,感受純真與真實。(2分)這一朵花使作者從關注一個渺小的生命進而關注自身的生命(2分)這一朵花使作者悟出生命的真諦,悟出了懷著對人世的熱愛照亮生命的最后時光,才是生命最美麗的綻放。(2分)
19.霍金罹患盧伽雷病,被禁錮在輪椅上達四十年之久,仍能不懈探索宇宙之謎,追求科學真理,人類的意志力在他身上達到極限,他的思想和能量遠遠超過了他殘疾的血肉之軀,所以,他能贏得超越宗教信仰的敬重。(2分)說明了世俗的偏見和神學的權威,都不能阻擋科學的力量。(1分)霍金對宇宙之謎的探討成果,對人類的傳統產生了震撼,包括了哲學界、思想界,甚至宗教。(1分)(答題要點:科學意志、科學精神、科學成果和科學力量)
20.“必須”、“需要”等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霍金身體病殘之嚴重,讀書之艱辛;運用比喻修辭(或細節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對知識如饑似渴般地追求。(3分)為下文敘述“霍金奇跡”產生的原因提供了依據(或作了鋪墊)(2分)
21.答題要點:(1)人們對霍金這個的科學巨人的敬仰。(2)《時間簡史》這部科譜著作的通俗性和可讀性。(3)公眾科學興趣和科學素質的不斷提高。
22.(1)收入水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預期壽命代表的健康水平、成人識字率和毛入學率構成的教育水平。
(2)從1975年的0.53,上升到2005年的0.78。
23.參考示例:
像馬寅初那樣,敢以一朽老翁面對洶洶批判,而堅持到勝利。他懂得人口科學這個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
像愛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頓之書的基礎上,發現相對論,物理世界一下子進入一個新紀元。
像馬克思窮讀了他之前的所有經濟學著作,發現了剩余價值規律,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一下子開辟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紀元。
24.本題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
① 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思考能力及創造性思維;②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的能力;③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等)的能力;④調動語言知識積累的能力。
作文命題意圖:
1.人生與事物在互相影響中生存、發展,或消亡,青年人有必要思考、注意這個問題;
2.此題目范圍比較寬,訓練考生能夠從生活小事起筆,能夠從內心感受深處論談道理。做到寫記敘文事件具體、生動,中心明確;寫散文材料取舍有致,情感真摯;寫議論文以理服人。
譯文蓋勛,字元固,敦煌廣至人。家中世代都是二千石的大官。最初被舉薦為孝廉,出任漢陽郡的長史。當時武威太守依仗權勢,貪贓橫行,涼州從事蘇正和案情上報他的罪行。涼州刺史梁鵠畏懼權貴,想殺掉蘇正和以免除自己的責任,便以此事詢問蓋勛。蓋勛素來與蘇正和有仇,有人勸蓋勛趁此機會報仇。蓋勛說:“不行,謀劃殺害賢良,這是不忠;趁人之危,這是不仁。”于是勸說梁鵠說:“捆縛蒼鷹來喂養正是為了讓他抓住獵物,現在抓住了獵物反而要烹殺它,那么還有什么可用呢?”梁鵠采納了他的意見。蘇正和高興自己免于受難,到蓋勛那里致謝。蓋勛不肯見,說:“我是為梁使君考慮,不是為蘇正和。”
當時叛羌在畜官圍困了護羌校尉夏育,蓋勛與州郡合兵救援夏育,兵至狐盤,被羌人打敗。蓋勛召集剩下的士卒百余人,排成魚麗之陣。羌人精銳騎兵分兩路夾擊,攻勢甚猛,蓋勛手下士兵大多戰死。蓋勛身上三處受傷,堅立不動,指著旁邊的木牌說:“一定要將我的尸首放在這里。”句就種羌滇吾素常被蓋勛厚待,這時便用兵器擋住眾士兵說:“蓋長史是賢德的人,你們要殺他便是辜負上天。”蓋勛仰頭罵滇吾說:“該死的反虜,你知道什么,快來殺我!”眾人相視大驚,滇吾下馬請蓋勛乘坐,蓋勛不肯上馬,于是被賊眾抓住。羌人佩服他的節義和勇氣,沒有加害,將他送回漢陽。當時人民遭受饑荒,互相掠奪食物,蓋勛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蓋勛被任命為京兆尹。當時長安縣縣令楊黨的父親中常侍,楊黨依仗權勢,貪贓放縱,蓋勛考察到他貪贓千余萬。貴戚都為楊黨求情,蓋勛不許,將事情全部上奏,并牽連到楊黨的父親,靈帝下詔將此案追究到底,于是蓋勛威震京師。當時小黃門京兆人高望任尚藥監,得寵于皇太子。皇太子通過蹇碩囑托蓋勛,使他推舉高望之子高進為孝廉,蓋勛不肯用。有人勸蓋勛說:“皇太子是國家的副君,高望是他所寵愛的人,蹇碩是當今皇帝的寵臣,而您卻違背他們的意愿,這正是所謂的三怨成府啊。”蓋勛碩:“選拔賢能是用來報效國家的。不是賢能就不舉薦,死又有什么后悔的!”蓋勛雖然不在朝內,但是每當遇到國家重大事情,靈帝常常下手詔詢問,蓋勛很受皇帝的親近和信任。
等到靈帝去世,董卓廢除少帝,殺掉何太后。當時朝廷公卿以下的百官,見到董卓沒有不下拜的,只有蓋勛行長揖之禮,與董卓以平等的禮節相見。在場的人都因此大驚失色。這時河南尹朱俊向董卓報告軍情。董卓駁斥他說:“我百戰百勝,軍機決斷隨我心意而定,你不要胡說,將要玷污我的刀了。”蓋勛說:“早先武丁這樣的英明,還要請人勸諫,何況像您這樣的,反倒是要堵住別人的嘴巴?”董卓說:“我這是開玩笑罷了。”蓋勛說:“沒有聽說生氣的話可以開玩笑的。”董卓于是像朱俊道歉。蓋勛雖然正直剛強,不屈服于董卓,但實際上被董卓厭惡,在朝不得志,脊背發毒瘡而死,年五十一歲。
如何利用邏輯解答自考考題?
知識改變命運,學歷成就人生,即使參加工作了,提升學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職場看能力也看學歷,沒有一個好的學歷,很難在求職或者晉升中走得順利,還有可能錯過一些非常難得的機會。提升學歷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利用邏輯解答自考考題?
如何利用邏輯解答自考考題?
利用邏輯答題
如果是選擇題,答對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一般的選擇題都有邏輯,我們可以按照邏輯排除,可以大大增加正確率,比如大學語文有這樣一道題
先秦時期提出“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觀點的是()。
A儒家
B農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B
這道題很典型,“并耕”兩個字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農學,即使把這道題給從沒看過這本書的人,多半也能答對。而自考一般的題目會稍微復雜一點,但一般會有兩個干擾項,一看就知道不是,最后兩個選項讓你猶豫,這時候可以參考一下干擾項涉及的知識點,選擇一個,也至少有50%的把握。
自考命題的標準是什么?
1、自考的命題難度
自考試卷大多是參照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水平層次來命題,為的就是考驗考生是否達到同等知識水平。命題和考試大綱比較接近,考驗的是學生的基本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和全日制的合格分數線相同,嚴格按照全日制考試來要求考生。
2、自考的命題范圍
自考命題一般不會超過考試大綱和教材,為的就是讓每道題考生都有能力答出來;只是看你的復習是否到位。
3、自考的試題類別
自考試題分為主觀性試題和客觀性試題兩種類型。客觀性試題有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主要的考驗考生知識的掌握;答案都是固定的;都是教材有的知識點。
自考/成人高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不清楚自考/成考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
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 思修答案大全
國家利益是最大多數人民的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集體利益是集體范圍內一部分人民的利益。集體利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國家和社會整體利益也是一種集體利益,機關、學校、企業的利益也是一種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則是作為國家和集體中的一個成員的利益,是指個人的一切需求及其滿足需求的條件的總和。正確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的關系,必須把握以下三點:第一,國家和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要顧全大局,要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在必要的情況下,個人應當為國家和集體利益而放棄個人利益,甚至為國家和集體利益而獻出寶貴的生命。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把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強調國家和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并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無條件地犧牲個人利益,更不意味著對個性的束縛和對個人利益的抹煞。強調國家和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只是要求我們在處理三者的關系時,把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二,在強調國家和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必須同時強調國家和集體要盡力保障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促進個人價值的實現,并力求使個人的個性和才能獲得全面和充分的發展。我們在強調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同時,要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忽視個人正當利益、忽視個人能動性的重要作用的現象,這是不利于發揮個人的積極性的,是極為有害的。第三,從根本上說,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和辯證發展的。國家和集體利益體現著個人的長遠的根本利益,是國家和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正當合理利益的有機統一,每一個成員的正當個人利益又是國家和集體利益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國家和集體利益的發展和實現,本身就蘊涵著個人正當利益的發展和實現。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37頁)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從大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我們提倡和實行這些原則,決不是說可以不注意個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暫時利益,而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歸根到底,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統一的,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是統一的,暫時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統一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順!
《格列佛游記》試題和答案 急需 謝謝
《格列佛游記》練習
1、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誰?他游歷了哪些國家?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格列佛。 他游歷了大人國、小人國、智馬國、慧骃國。
2、在小人國,格列佛是如何幫助利立浦特國打敗不來夫斯庫國的?
格列佛把敵國的戰艦拖入利立浦特國的海港。
3、讀書除了積累知識外,最重要的是學會思考,與大師進行精神對話。請你談談格列佛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以及給你的人生啟示。
示例: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為是,甚至對救他于危難的船長都憎恨鄙視。
人要謙虛,要學會感恩。
4、《格列佛游記》由四部分組成:利立浦特(小人國)游記、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游記、勒皮他(飛島)游記和慧國游記。
5、、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張的手段、寓言的筆法,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對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無聊、毒辣、荒*、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撻。
6、、利立浦特小人國用什么方法選拔官員?藍紅綠三色絲線影射什么?
利立浦特小人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藍紅綠三色絲線影射英國嘉德勛章、巴思勛章和薊花勛章的綬帶
7、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
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被刮到了一個陌生的陸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把他帶到市鎮上,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后來他被王后賣去,得以與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的空氣,當他在岸邊鉆進小木箱睡覺時,一只大鷹將木箱叼走。后來木箱落入海中,被路過的船只發現,里面的格列佛獲求教,終于又回到了英國。
8、我們來到了語言學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兒討論如何改進本國語言,他們共有兩個計劃分別是什么?
第一個計劃是簡化言辭;第二個計劃是取消語言中的所有詞匯。
9、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并把它與《格列佛游記》進行比較討論兩位主人公性格特點有什么不同。
格列佛是1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魯濱孫,與魯濱孫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里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說笛福通過筆下魯濱孫進化的結果,終于承認了英國現存文明和話,那么,斯威夫特筆下的格列佛卻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謂文明的東西,從而表達了對現代社會虛偽文明的憤懣情緒。 備戰09中考名著之《格列佛游記》復習提綱
馮述田
斯威夫特 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后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可是他本質上卻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
全書由四卷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臨常人難以想象的特殊情況。
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后來由于他表現溫順并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復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只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后來他被王后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鉆進小木箱睡覺時,一只大鷹將木箱叼走。后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只發現,里面的格列佛獲救,終于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松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 “慧骃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歷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耶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余生。
在這些虛構的國度里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跡。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
主要情節及對應寓意
1、描寫小人國利里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斗不休的政黨。講述小人國利里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
2、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欲、陰險和野心”及其產生的惡果。
3、小說第三卷,通過對飛島國等五國的描述,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懷疑,并嚴詞痛斥了殖民統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在這個烏托邦國度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的無情鞭笞。
相關練習:
1、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誰?他游歷了哪些國家?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格列佛。 他游歷了大人國、小人國、智馬國、慧骃國。
2、 在小人國,格列佛是如何幫助利立浦特國打敗不來夫斯庫國的?
格列佛把敵國的戰艦拖入利立浦特國的海港。
3、 利立浦特小人國用什么方法選拔官員?
利立浦特小人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真正考查對名著人物的把握
4、 他是一個小莊園主的兒子,從小就喜歡旅游。他旅游過“小人國”和“大人國”,經歷一番歷險,最后終于回到了英國。他的名字是( 格列佛 ),這部作品《格列佛 游記 》。
5、 創新題型 (與仿句、對聯等結合 )
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讀《格列佛游記》,我們能了解到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讀《西游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水滸傳》,我們能感受到什么是義薄云天。讀《紅樓夢》我們能體
思修案例分析及答案
1.被告人楊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學生。2009年8月29日楊某到同學家玩,因同學出去了,感到無聊,想找本書看,無意中發現抽屜里的小口徑步槍及子彈數發。由于好奇,隨即拿起槍并裝上子彈,恰好這時候他看到樓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嚇唬他一下。楊某用槍瞄準他前面的水泥地擊發,結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經搶救無效而死亡。楊某后來在父母的陪同下到當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試問:(1)楊某應否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我國刑法上有關已滿14歲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的過失犯罪規定應如何進行處理?
(2)楊某行為時的主觀罪過是什么?
1.答:(1)楊某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因為根據我國刑法17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于過失犯罪,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楊某的行為的主觀罪過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2.被告人趙某,女,30歲,系被害人孫某的妻子。因新婚,決定考驗妻子是否忠貞,故謊稱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孫某潛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覺,其妻以為是歹徒,忙拿起枕邊的鐵錘朝孫某頭上猛擊,孫某當場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邊的錘子是為防備歹徒而準備的。
試問:(1)被告人趙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是正當防衛?
2.答:(1)被告人趙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趙某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主觀上沒有罪過,因而危害結果的發生屬于意外事件。即主觀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過失。
(2)被告人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被告人趙某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存在錯誤認識。因為實際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誤認為是不法侵害,所以趙某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在這種情況下,趙某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因而主觀上沒有故意,而且趙某的認識錯誤在那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她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主觀上也沒有過失。
3.被告人錢某,男,25歲,司機。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與李某為其舅父拉鋼材,因手續不符規定,鋼材收購小組負責人王某責令其卸下鋼材,被告人不肯。于是王某將汽車扣下。22日晚被告人企圖強行拉走鋼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卻加速行駛,將保險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試問:被告錢某對王某的死亡是何種罪過形式?
3.答:被告人錢某的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我國刑法規定,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本案中,被告人錢某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發生,但是為了將鋼材強行拉走,而置王某的生死于不顧,即對被害人是死是傷持一種放任態度。因此,被告人錢某的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
4.被告人張某,男,28歲,某礦務局警衛。2009年3月12日凌晨,張某與同伴執行任務時,發現有盜竊分子,他們立即上前捉拿。在捉拿過程中,張某在三人圍毆的情況下,身上多處受傷。他曾發出警告:再打我就動刀子了,可無人理會,張某在此情況下將一人刺傷,一人刺死。
試問:被告人張某的行為是否屬于正當防衛?為什么?
4.答:被告人張某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我國刑法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衛行為。被告人張某的行為符合正當防衛的特征。
5.被告人魏某,2009年4月15日至18日連續三天到工商銀行某中心支行門口尾隨著去銀行交款的多名女交款員,伺機用磚頭打傷交款員后搶劫,均因附近工地有值班人員巡邏,未敢下手。
試問:被告人的行為屬于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請簡述理由。
5.答:被告人魏某的行為屬于搶劫罪的預備,而不是搶劫罪的未遂。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犯罪預備是行為人尚未著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行為,是為了實施該種犯罪行為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犯罪未遂是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行為。在本案中,被告人魏某尾隨交款員的行為,屬于為搶劫犯罪準備條件的行為,尚未著手實施搶劫行為。因此被告人魏某的行為是犯罪預備而不是犯罪未遂。
6.岳某夫婦有一個兒子,今年12歲。一天晚上,岳某夫婦帶著兒子到事先觀察好的一無人在家的住戶陳某家中偷盜,岳某本人進入房間行竊,兒子進行運送,其妻在門口望風,結果竊取大量的財物。
試問:此一家三口是否構成盜竊罪的共犯?為什么?
6.答:岳某夫婦的盜竊行為已構成盜竊罪的共犯,而其12歲的兒子卻不能認定為共犯。
這是因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岳某夫婦符合共同犯罪的構成條件:(1)有二人以上的犯罪主體;(2)在客觀方面,都具有共同犯罪的行為;(3)在主觀方面,他們又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盡管一個入室實施偷盜行為,另一個在門口望風,沒有直接實施偷盜行為,但是這只是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不影響他們共同犯罪的成立。
其12歲的兒子因為并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能成為犯罪的主體。岳某夫婦帶著他去偷盜,事實上是把他當作犯罪的工具使用。
7.李四夫妻共有存款5萬元,李四有一母,兒子剛參加工作,女兒乙讀中學,李四突然死亡,以清理遺物中發現其親筆書寫、簽名的一份遺囑,并注明年月日,其中寫明,在其死后將5000元留給女兒乙讀書用。李四死時,其妻懷有身孕四個月。問:(1)遺囑是否有效?(2)5萬應如何繼承?
7.答:(1)遺囑有效。(2)5萬元作如下分割:①5萬元為李四夫妻共有財產,其中2.5萬元歸其妻所有,2.5萬元為遺產。②2.5萬元遺產中,0.5萬元為遺囑繼承,歸其女所有;另外2萬元為法定繼承。③法定繼承人有其妻、母、兒甲、女乙同為第一順序繼承人。④同一順序繼承人,分配時原則上均等。⑤應為胎兒保留1份,待胎兒出生后最后確定此份遺產的去向:出生時為活體的歸胎兒繼承;是死體的由法定繼承人分割;是活體而后死亡的,由他的法定繼承人繼承。
8.2002年3月13日,某家具商場購得一批新式沙發,價格為每組1880元,售貨員在制作價格標牌時,誤獎1880元寫成880元。3月20日,甲、乙二人來逛商場,發現同樣的沙發在別的地方賣近2000元,而該商場還不到1000元,覺得價格非常便宜,便一人買了一組,由于擺放的兩組沙發均已售出,售貨員再去倉庫提貨時,發現沙發的價格根本不是880元,而是1880元,甲、乙二人的沙發每人少交了1000元。得知這一情況后,商場馬上派人查找甲、乙二人,并終于在2002年4月27日找到了這二人。家具商場要求甲、乙二人退貨或補足價款,但遭到拒絕。問:(1)商場同甲、乙二人之間的買賣行為是屬于什么樣的民事行為?(2)應如何處理這一糾紛?
8.答:(1)商場與甲、乙二人的買賣行為屬于有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商場本意是要將沙發以1880元的價格賣出,由于售貨員制作標牌的錯誤,使得每組沙發少賣了1000元,這是商場由于疏忽大意導致結果與自己本意相悖。甲、乙二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標牌上的價格買下沙發,所以,商場同甲、乙二人的買賣屬于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2)商場同甲、乙的買賣行為可以變更或撤銷。《民法通則》第59條的規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撤銷,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所以,只要商場或甲乙任何一方提出變更或者撤銷買賣關系的請求,人民法院都應予以支持。根據《民法通則》第61條的規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而受的損失。所以,如果這一買賣行為撤銷,甲乙二人應將沙發返還給家具商場,家具商場返還甲乙二人的貨款,并承擔甲乙二人因此所受的損失。對于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變更;當事人請求予以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撤銷。
9.某運輸公司受農場委托長途運送生豬,途徑某市遇酷熱天氣,運輸公司派出的押運人員張某、楊某根據經驗決定給生豬降溫,從某農資公司購得噴霧器一架,清洗后灌入自來水即向生豬噴水降溫。運達后收貨人某肉食公司覺生豬異常,經檢驗生豬不同程度農藥中毒。后查該噴霧器出售前曾借給農戶李某使用,農藥系李某使用后殘留所致。問:(1)肉食公司可否拒收生豬?為什么?(2)誰應該對生豬中毒負責?為什么?(3)張某、楊某有無過錯?為什么?(4)農場應向誰索賠?為什么?
9.答:(1)可以,因為生豬中毒,違反合同約定的質量條款。
(2)農資公司,因農資公司出售的噴霧器存在嚴重的瑕疵,這是造成生豬中毒的原因。
(3)沒有,因張、楊二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噴霧器內殘留有農藥的情況。
(4)應將運輸公司作為被告起訴,因農場和運輸公司之間訂有運輸合同,生豬在運輸途中發生問題。
10。某市商場舉辦有獎銷售。某校校長決定從該商場為黨校購買一臺機器,同時得獎券100張,分給每位教師各兩張,言明如得獎金即歸持券人。同時賀某與其他幾位教師又去購物抽獎,但由教師丁某代墊款項。賀某因急事出差,只將3張獎券號碼登記下來,對丁某說:“這3張就算我的了。”但未還丁款。獎開,學校出資部分有1張獎券得1等獎,獎金5000元,持券人為丁某;個人出資部分,賀登記的3個號碼有1張中2等獎,獎金4000元。
此時賀某尚在外地,丁某持券取回獎金9000元,賀某回后得知此情,找丁某要求給付中獎的4000元,丁某不允,言此券系自己所購所持,賀某既未付款,也未占有獎券,應歸自己享有。賀某甚怒,宣布一等獎券系學校出資,獎金應歸學校所有,丁仍不允,賀訴至法院。問:(1)學校出資部分中獎歸誰所有?為什么?(2)個人部分中獎的獎金應歸誰所有?為什么?(3)賀宣布一等獎歸學校所有是否有效?為什么?(4)賀某未付丁某購物抽獎的款項,在賀某與丁某之間存在什么性質的法律關系?為什么?
10.答:(1)應歸丁某所有,因學校已言明在先,所得獎金歸持券人,且獎券已實際交付個人,屬于贈與行為。
(2)應歸賀某所有,因賀某已登記獎券號碼并向丁言明此3張獎券歸他。
(3)無效,因獎券已交付,贈與行為不得撤銷。
(4)借貸關系,因丁某系替賀某墊付款項。
11.王甲和劉乙系鄰居,兩家關系很好。因業務需要,王甲被單位派往設在海口的辦事處工作,臨走拜托劉乙照看自己的房屋及物品。夏天來臨,王甲從海口給劉乙打電話,稱其在海口買了一臺柜式空調,家里原來的掛壁空調不要了,請劉乙幫忙以合適的價格賣掉。劉乙的同事李丙聽說此事后,表示想買下這臺空調,但他不愿多出錢,李丙就對劉乙說:“你給王甲打個電話,就說空調的冷凍機壞了,要想快點出手就得降低價格。”劉乙覺得自己和李丙是同事,不答應會影響今后的關系,況且他有許多事要求著李丙,于是就按李丙的意思給王甲打了電話,王甲說既然冷凍機壞了,降低就降低吧。于是,劉乙就以500元的價格把空調賣給了李丙。過了一陣,王甲從海口回來,準備把柜式空調安裝上,聽人說了賣掉掛壁空調的事,王甲非常生氣,找到李丙,要求李丙返還空調。問:(1)劉乙、李丙買賣空調的行為是否有效?(2)本案應該如何處理?
11.答:(1)劉乙、李丙之間買賣空調的行為無效。王甲委托劉乙把他的掛壁空調賣掉,在王甲和劉乙之間實質上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劉乙是代理人,王甲是被代理人。《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因為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是由被代理人承擔法律后果的,所以代理人必須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不得濫用代理權。《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本案中,劉乙為了和李丙搞好關系,就答應李丙的要求,謊稱制冷機壞了,以過低的價格把空調買給李丙,這實際上是劉乙和李丙惡意串通損害王甲利益的行為。所以,劉乙、李丙買賣空調的行為是無效的。
(2)根據《民法通則》第66條第3款的規定:代理人和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本案中,劉乙、李丙惡意串通,損害王甲的利益,劉乙、李丙應對王甲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王甲要求李丙返還空調,李丙應返還空調,王甲應返還李丙的500元錢,如果王甲還有其它損失,劉乙、李丙應負責賠償。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好了,關于“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的討論到此結束。希望大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2024自考思修考題與答案”,并從我的解答中獲得一些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