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考生高考語文提前半小時交卷 具體情況是什么?
在6月7日語文科目的高考中,北京市的一名考生提前半小時交卷,自信回答試卷挺簡單的。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
7日,全國高考正式開始。作為第一門開考的科目,高考語文的進行情況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高考作文也同樣是社會熱議的重點。語文由于主觀題較多,發揮空間其實比較大,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由于作文耗時較長,少有人能提前完卷。但今年,有一位考生提前半小時答完了高考語文卷子,走出考場。
這事發生在6月7日的北京人大附中考點,語文考試中有考生提前半小時交卷走出考場。該考生稱,“語文本身就背的多一點,背的背好了,閱讀練多了,感覺沒什么難點,很簡單,寫完就出來了。
不少網友都表示出了震驚!有人猜測這位考生可能是已經穩妥保送清北了,所以底氣十足。也有網友表示:人大附中的?那沒事了。
北京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點評2021年北京語文試卷多重文本閱讀考查,與整套試卷考查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堅持“立德樹人”、“以考育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正面引導教學的積極作用。
本大題選取了一組關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材料。這一科技類話題,有引導學生關注關注科技創新動向的教育意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了解當代文化,理解復雜事理;這有助于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多重文本閱讀的選材形式,材料為兩則,5道小題,與2020年保持一致。總分繼續減少,減至17分。多文本閱讀與后面的文學類閱讀之間的分值配比更加合理。該大題難度適宜,起步平易,有利于考生后面的正常發揮。
2021年的多重文本試題與往年相比,從試題考查題型看,仍然是客觀題加<愛尬聊_百科知識>主觀題,5道小題中共有客觀題4道,主觀題1道。客觀選擇題考查的能力點基本穩定,主要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學生依據題目的要求或者根據一定的閱讀目的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歸納、分析,這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基本能力。因此,日常教學要從文本出發,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評價、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點評專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級教師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