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增恐慌 給人添堵?
在微信官方賬號評論中青微信的新聞,最近,很多農村出現了“土堆封路”。河南平頂山和山東臨沂的村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他們沒有接到封路通知,村里也沒有報案,村里的路是直接“封”的。他們告訴記者,道路封閉導致騎自行車路過的人摔倒受傷,汽車繞道碾壓大片莊稼。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網友表示,他們所在的村子封村封路。其中,有地址的涉及遼寧、湖北、江西、甘肅、內蒙古、陜西等地。

一些地方之所以自行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能與疫情相對嚴峻有關。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集中實施封路、斷路等交通限制措施。當時全社會對病毒的認識還不夠,防控疫情的措施也在摸索和總結中。但即便如此,“封路加土堆”等做法還是被批評為簡單粗暴。
疫情爆發以來,我們抗擊病毒的經驗、方法和信心都在穩步提升。按說,防控應該更加有序、科學、準確。但各地的一些防疫亂象還是提醒我們,在防疫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一些地方可能還是抑制不住加碼、過度防疫的沖動,不按規則出牌。無視相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頻繁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有關部門也多次要求杜絕。有類似情況的地方政府還是需要反思一下,為什么這些亂象故態復萌,明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為什么有些人選擇性的置之不理?
道路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流、物流通過,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相比城市,農村的人口分布沒有那么密集,交通網絡也沒有那么復雜。但是,少數道路也是人們維持生產生活和與外界聯系的基礎設施。一旦道路被物理隔離,就意味著連接村莊與外界的通道被封閉,村民的生活勢必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村民可以拖延,但有些事,如季節性農事活動,及時采摘和運送新鮮農產品,卻不能等。
11月23日《農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在分析“農民為何毀菜”時,提到疫情中的“交通阻塞”成為蔬菜滯銷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并強調“超重”不應傷害農民。在更大的范圍內,即使一個村莊不是農特產品出口基地,道路也是連接著千家萬戶的,道路被隨意封鎖。如果村民得了急病,如何外出就醫?如果當地疫情不緊張,<愛尬聊_頭條百科>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落實防疫要求。如果疫情威脅真的很嚴峻,村級單位也要按照上級部署,依法依規辦事。只是為了保險起見,擅自漲價,甚至“以土堆擋路”,只會增加恐慌,阻礙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樣做的成本太高,絕不是明智的選擇。
《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發布以來,科學、有序、準確的防疫理念進一步細化。但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否則就很難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穩定的預期。一些防疫亂象之所以為人詬病,不僅僅是因為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防疫政策的要求,更是因為這些做法破壞了社會規則。當規則可以隨意扭曲的時候,人們就會無所適從。把最新的防疫政策準確有效的落實到位,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