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轟炸”!誰來管管魚龍混雜的106短信?
多年來,垃圾短信一直讓消費者不堪其擾,其中106短信平臺已經成為垃圾短信的最大發送源頭。上海市消保委2月28日公布的調查顯示,76%的消費者表示經常收到“106”開頭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關注到,傳統短信通過互聯網技術升級后,106短信已經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工具。
對此,廣大網友紛紛表示,自己也常常收到106短信,不僅數量上堪稱“轟炸”,且很難識別真假,可謂不堪其擾。你有沒有收到過類似短信?106短信的危害性又為何特別大?
106短信中大多數是標注著“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貸款類短信。雖然其中沒有一條是真的,但因為掛著大銀行的名頭,還是很容易起到迷惑人心甚至讓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負面作用。
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的調查,對于106開頭的標注“工商銀行”的短信,有9%的被調查者認為一定都是工商銀行發送的,有16%的被調查者認為其中會有一部分是工商銀行發送的,有54%的被調查者覺得搞不清楚是誰發的,只有21%的被調查者認為一定不是工商銀行發送的。
雖然看上去只有9%的被調查者已經“受騙”,但算上垃圾短信巨大的基數,廣<愛尬聊_百科詞條>大消費者正當權益被無故侵犯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更糟糕的是,消費者還拿這些垃圾短信毫無辦法,可謂束手無策。
如果有消費者不堪其擾,想要回復“T”退訂,反而可能受到變本加厲地持續轟炸,原因就在于消費者一旦回復了短信,電腦就會確認這個號碼是有人在正常使用,就會標記為活躍用戶。更有甚者,不法商家還會把這個電話號碼再低價賣給其他同業公司,從那之后就會不斷有各種各樣的騷擾信息和電話騷擾消費者。
那么,既然106垃圾短信已成為“公害”,為什么沒有人來管一管?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106短信是基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供的短信端口發送的短信。運營106開頭短信的企業都是需要電信管理部門發的資質牌照的。而且,106短信發送者也需要進行嚴格的實名認證。
既然又有“資質”,又有“實名認證”,為什么106短信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侵害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而消費者卻沒有任何反制的方法?對此,有關部門顯然有必要介入核查,如果短信服務商和運營商存在違規,應依法給予處罰。同時,也應該讓消費者手機能夠屏蔽所有106短信或“貸款”“中獎”等關鍵詞,在短信中強制標注發送者真實名稱,讓“李鬼”和“李逵”一目了然。
對于此事,或許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這些服務商和運營商對消費者的正當權益產生敬畏,如何把用戶的合法權益變成碰不得的“仙人掌”。一方面,用戶應該被賦予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和更對等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制度規范,讓服務商和運營商履行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無論如何,106垃圾短信應該盡快在消費者的手機中消失。
(原標題:誰來管管魚龍混雜的106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