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雙11發力電商|拒絕只做“種草機”[小紅書]?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壁虎看KOL(ID:bihukankol),作者:陳陳陳,授權轉載發布。
電商,始終是小紅書商業化之路的關鍵角色,不愿只為他人做嫁衣,在成為“品牌核心營銷場”之余,小紅書也一直尋求構建電商交易場的路徑。
小紅書加入雙11戰局
一年一度最大的消費狂歡盛宴雙11走入第十四個年頭,傳統電商平臺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快手、抖音兩大短視頻巨頭,早已成為狂歡節的新貴,今年快手上線116心意購物節,喊出“真的補真的省”,抖音則主攻“好物”概念,成功占據了大促市場份額。
除了抖、快活躍之外,小紅書、B站、知乎等內容社區平臺,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戰局,展現自身存在感,并尋求在電商領域的突破。
小紅書在購物頻道上線雙11主會場,將大促主題定為“11.11買買節”,slogan是“跟著買就對了”,意在主張用戶來小紅書跟著一群會買的KOL,買到對的東西。
基于平臺社區氛圍與優勢,小紅書在雙11期間推出了獨特的“清單”玩法。具體來說,小紅書在社區發起征集活動,發掘300位新產品“清單”創作者,邀請他們分享在各自熱愛領域中的獨特見解,形成具體場景下的購物清單,如戶外裝備、潮流單品、美妝護膚等。
小紅書的另一個差異化打法是,強調“過一個沒有預售,沒有定金的雙11”的小紅書,在活動期間,為消費者獻上出“沒有預售”、“跨店每滿300-50”、““秒殺超低價”、“紅包、券可疊加”等優惠,在“預售”成為共識、各大平臺“套路滿滿”的優惠策略之下,小紅書試圖通過這種“直給”的玩法,在大促中尋找突破口。
小紅書的電商探索之路
過往雙11一度十分低調的小紅書,事實上并非是電商賽道上的絕對新人,其在電商業務上已經探索了8年。
2013年創立之初,小紅書的定位是海外購物信息分享社區,第二年,小紅書將業務鏈條伸向交易,上線跨境電商業務“福利社”,并逐漸成長為“找到國外的好東西”的跨境購物社區。
但,隨著跨境電商賽道的競爭不斷加劇,平臺內容社區屬性不斷凸顯,2017年,小紅書另辟蹊徑,開始嘗試邀請各路明星入駐,以及贊助熱門綜藝節目,打造“國民種草機”的平臺心智。
“小紅書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個游樂場”,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瞿芳2017年接受采訪時,曾對小紅書下過這樣的定義。
“種草”屬性,是助推小紅書用戶增長的引擎,也是其主要營收來源。據小紅書此前披露的數據,2020年廣告收入6-8億美金,約占總營收的80%;電商收入約為1.5億到2億美金左右,約占總營收20%,可以看出,其商業模式相對單一。
小紅書試圖突破僅靠一條腿走路的商業化模式,尋求重新在電商業務搶占份額,尋找第二增長點。
2020年起,直播帶貨興起,小紅書開始切入直播電商賽道,并一度選擇切斷電商外鏈,宣布建立“號店一體”的電商運營模式,推出讓每一個用戶的賬號都能夠“0門檻開店”,配合“BC直連”、“月銷萬元以下商家免受傭金”等運營政策。
小紅書一直在尋求打破“用戶只搜不買”的困局,構建閉環的電商消費生態,但相比于布局更早的抖音快手,小紅書的電商成績目前尚且不算理想。
小紅書持續“種草”品牌用戶
<愛尬聊_百科大全>在多番嘗試與搖擺之后,小紅書始終沒有放棄對“電商”的野心。它的底氣,是擁有一批高消費能力的優質用戶,平臺上始終充斥著“變現”的機遇與誘惑。
小紅書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小紅書用戶內容消費行為洞察報告》顯示,小紅書擁有超2億月活躍用戶,其中50%以上分布在一二線城市,覆蓋了大量主力消費人群。
同時,作為生活方式社區,小紅書也已然成為年輕人重要的生活潮流發源地和消費決策入口。通過用戶自發分享的多品類內容,露營、飛盤、陸沖等生活方式均由小紅書而強勢出圈。
與其他傳統電商平臺不同,作為品牌核心營銷場的小紅書,除了直接面向的C端消費者,B端品牌用戶,也是小紅書本次雙11的重點營銷目標。
早在9月中旬,小紅書就開始預熱雙11活動,并向品牌商家表示,將推出“雙11應該買什么” 、“雙11的秘密驚喜”以及“雙11爆款清單”三個大促IP,通過 KFS(KOL創作者+Feeds信息流廣告+Search搜索廣告)內容營銷組合策略,幫助品牌搶占搜索場、攻略場和品牌場,并開通淘寶外鏈,打通營銷閉環。
其次,小紅書為食品飲料、母嬰、時尚、3C家電、美妝五個重點行業用戶,提供了更具針對性的策略,包含五大重點行業最新趨勢、精細化運營策略、營銷干貨、商業產品新功能及組合攻略、小紅書蒲公英平臺雙11優惠政策等。
此外,小紅書還推出了面向品牌投放商家的優惠項目,如蒲公英平臺限時推出新客大促,新客或半年內未下單老客使用該平臺下單減免服務費,并返聚光平臺競價廣告投放廣告金等,以此吸引品牌商家進行投放。
作為種草市場的C位玩家,小紅書毫無疑問是品牌營銷的首選之地之一,這助力其能夠在商業化上持續發力,但該平臺一直以來也面臨著“天然種草”與“植入”的矛盾。
在自來水的種草氛圍中,若強加過多的“植入”元素,很容易破壞用戶心中對平臺的“評分”,從而被貼上從“種草機”變“收割機”的標簽。在做好商業化的美好愿景之下,小紅書必然要將“不失初心,平臺原有的調性與創作氛圍”,作為前提條件。
另外,小紅書引以為傲的種草板塊,電商大廠們,同樣也是動作頻頻。淘寶天貓上線“逛逛”,并提出“從交易到消費”的戰略變遷;拼多多推出“拼小圈”,京東以“種草秀”參戰,抖音則在原就具備種草功能的短視頻業務外,發力“圖文種草”,并且開辟內容社區“可頌”,試圖瓜分小紅書的種草市場。
在這個雙11大舉發力電商的小紅書,“開拓疆土”的同時,也在經受著強敵的挑戰,更需要守好“種草”這座護城河。如何真正走好種草與電商并行的商業化之路,小紅書儼然還在尋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