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曾擔任縣政協(xié)常委 現(xiàn)已卸任?
紅星新聞消息,4月28日,紅星新聞發(fā)布《開魯縣土地有償使用費再調查:張家兄弟稱是招商引資而來,早年平整土地花費巨大》,當事種植戶張文軍表示,他們是鄉(xiāng)鎮(zhèn)招商引資來的,當初承包時都是荒地,現(xiàn)在土地養(yǎng)肥了,雙勝村想解除合同收回土地屬于過河拆橋。
4月29日,紅星新聞從開魯縣委相關部門獲得了2004年雙方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當中明確,乙方在雙勝村荒沼草甸子興建奶牛養(yǎng)殖場事宜,乙方在承包期內不改變土地用途并保證奶牛養(yǎng)殖頭數(shù)。合同中明確,承包期限為30年。
但雙勝村部分村干部告訴記者,張家兄弟通過平整施肥,將承包的草地變成耕地,已經改變土地的使用性質,造成違約。據(jù)悉,張家兄弟承包的那片地后來被國土三調認定為耕地。
當?shù)厥召M依據(jù)是什么?收費歸誰?張氏兄弟若違反合同多年為何沒制止?開魯縣、鎮(zhèn)、村等主要負責人針對上述核心爭議一一作出回應。
針對承包人張文柱身份的傳言,開魯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與當?shù)卣f(xié)核實,張文柱過去確實擔任開魯縣第九屆、第十屆政協(xié)常委,張文柱現(xiàn)已卸任政協(xié)的相關職位。

疑問一
雙勝村此番收費依據(jù)是什么?
紅星新聞就此事咨詢開魯縣農村牧區(qū)經濟服務中心,該中心回應稱,開魯縣作為上級確定的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單位,依程序制定《開魯縣促進農村牧區(qū)新增耕地高效利用指導方案》,針對國土三調較國土二調新增加的耕地開展高效利用試點工作。
按照上級有關文件要求,試點工作總的原則是,對國土三調新增加且未確權的耕地,原則上不再承包到戶,由集體經濟組織統(tǒng)一經營管理。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承包經營關系穩(wěn)定,開魯縣主要按兩種情形分類處置。
第一種是拱地頭、平水壩、填溝渠等新增的過于分散、短期內無法整合使用的耕地,優(yōu)先交由原承包戶經營,村集體收取有償使用費。第二種是較大規(guī)模的多帶帶新增耕地地塊,依據(jù)《民法典》第533條情勢變更條款,由村集體與承包戶協(xié)商變更合同,協(xié)商不成的訴請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解除合同,收回統(tǒng)一管理。
但開魯縣官方網站并未公開該文件細則,記者咨詢能否查閱該文件,縣委接待的另一位工作人員稱材料還未公布,以官方網站為準。
開魯縣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土地是村集體的,具體交多少錢村民自治決定,只需要經過‘四議兩公開’程序。縣委只是給出指導意見,村民具體收多少錢縣里其實說了也不算。該負責人表示,全縣各村針對此次新增耕地的收費標準并不一樣,每村都有自己的方案。

疑問二
每畝每年收取200元是如何來的?
4月29日,紅星新聞查閱了3月28日雙勝村委會的新增耕地會議記錄。會議提議:村內新增耕地按照每年每畝200元價格,收費年限至2026年12月,一年一收。
會議記錄顯示,在村代表發(fā)表意見時,參會的孫某曾站出來表示:同意,但是張文柱、張文林的奶站不能按每畝200元,應按照300元收,因為當時是種草養(yǎng)牛,現(xiàn)在性質已經變了。村民高某也同意孫某說法,張文柱當年按照4元價格承包,現(xiàn)在土地性質變了,就應該收300元。但是其也表示應該先通知承包戶,讓承包戶知道如何收費。
村書記楊華表態(tài),張文柱、張文林當年屬于招商引資進來的,收費標準應該一視同仁,如果到期不交就解除合同。此次會議中,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應到16人,實到12人,最后經過舉手表決所有參會人員都同意了提議,并在會議記錄上簽字。
建華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皮玉志也證實:村民對張家兄弟意見比較大,本來是要每畝每年收他300元,村支書楊華也向我們反映過,但最終考慮到這么多年感情了,又是招商引資過來的企業(yè),最后才收的200元。

疑問三
張家兄弟承包的草地復墾這么多年為何沒制止?
皮玉志解釋,早年那塊地確實比較荒,張家種植紫花苜蓿也屬實,但是這種作物需要換茬輪作。他可能就是輪換著種點別的作物,而且考慮奶牛場也解決了村上部分勞動力,養(yǎng)牛又需要一些飼養(yǎng)草料,所以他種別的我們也就沒怎么限制。
皮玉志透露,張文柱承包的土地在村子被俗稱為北沼,2004年左右還有幾十戶村民在那生活。早年條件也不好,生產設施也不行,很多人都是用牛車改良土壤,這么多年老百姓將草地肥育成耕地付出了很多。考慮到這些實際情況,管理方面就不是很嚴格了。并且國土二調是在2018年開始,但是結果公布是在2020年,林草變更的數(shù)據(jù)多,核對時也有些混亂,所以早前一直用的‘國土二調’數(shù)據(jù)。
張文軍此前稱種植苜蓿、玉米等沒遭遇過阻攔,村干部趙某也從側面印證了該說法:去年我們問過他,他說是養(yǎng)牛用的青貯玉米,再說他種紫花苜蓿,這是草地上允許種的,我們阻攔他干啥?村干部趙某稱,但張家兄弟不能一直拿著草地來當耕地使用,并且合同中也明確了土地用途。

當天,記者見到了2004年雙方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其中第六條規(guī)定:乙方在承包期內在不改變土地用途并保證奶牛養(yǎng)殖頭數(shù)的前提下,可以對所承包的土地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繼承,但期限不得超過本合同所規(guī)定的屆滿期。因此雙勝村委會援引此條款,認為張家兄弟違反了承包合同,雙方也由此引發(fā)激烈的矛盾。

疑問四
若要解除合同,承包戶前期投入如何計算?
紅星新聞4月27日采訪張文軍時,對方曾表示經過20年的施肥、平整,現(xiàn)如今土地每畝投入成本在一萬塊左右。養(yǎng)牛拉的糞我都不賣,全部拉到地里去了。張文軍曾告訴記者,這些牛糞如果對外出售,一方能賣到80元。但村民梁某認為張文軍的說法有些夸大:他那牛糞一方也就賣三五十塊錢。
4月29日,村干部趙某對此反問道,你問問他,要是80塊錢一方牛糞,他要多少我給他拉多少,他收嗎?
趙某告訴記者,雖然張家兄弟是當年鄉(xiāng)鎮(zhèn)招商引資來的,但其不認可對方的巨額資金成本說法,并認為多年轉租土地早就收回成本。4000多畝耕地,每畝每年租出去700塊朝上,每年幾百萬收入肯定是有的。
早前張文軍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他的確將土地租出去,每年每畝收取700元,但他認為這是合理合法的。
趙某還強調,張家兄弟由張文軍出面,但土地實際承包人并不是他,幕后是張文柱、張文林。
針對張文柱身份的傳言,開魯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與當?shù)卣f(xié)核實,張文柱過去確實擔任開魯縣第九屆、第十屆政協(xié)常委。政協(xié)委員的選拔也是有嚴格流程。負責人告訴記者,張文柱現(xiàn)已卸任政協(xié)的相關職位。
疑問五
收的錢給誰?村干部稱留作村集體資金
紅星新聞了解到,雙勝村新增耕地共有13992畝,目前6571畝繳納了有償使用費,共計130多萬元。
張家兄弟一家就占了四千多畝,村里其他人能不盯著他嗎?這么大面積按照政策收費他又不交,鎮(zhèn)上、村上能不去制止嗎?村干部趙某說,收的錢也并不是上交到縣里,而是村集體的資金,以后如何使用都要經過四議兩公開程序。
在雙勝村看來,村里已做出讓步,畢竟考慮到這么多年關系,才一視同仁定下200元的價格。但張家兄弟卻認為自己在這塊土地投下資金,將土地養(yǎng)肥又都是自家人親力親為,合同里只規(guī)定承包費,因此不應新增收費。雙方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雙方合同規(guī)定,甲乙雙方不得單方解除合同,如任何一方單方解除合同,除按承包費總額的2倍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外,還應賠償單方解約給對方造成的實際損失。合同附則中提到,甲乙雙方如發(fā)生爭議并無法通過協(xié)商解決,引起訟訴,由開魯縣人民法院管轄。
4月26日,張家兄弟一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4月25日村委會啟動了訴訟程序,法院當日進行了庭前調解,但雙方未能達成協(xié)議。庭前調解時,雙勝村村委會還是堅持單方解約,不給補償。鎮(zhèn)長皮玉志告訴記者:雖然老張跟村上在打官司,但還是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協(xié)商。
編輯:吳思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