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傷人案 中國社會始終與善良正義站在一起?
中新網消息,9月18日,深圳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學生被刺后去世,備受民眾關心和輿論關切。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發生這樣的不幸事件表示遺憾和痛心。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10歲,本來是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年紀,卻不幸戛然而止,受害家庭的不幸令人痛心。在社交媒體上,不少中國網友對鮮活生命的逝去表示惋惜與哀悼,并紛紛譴責針對未成年人的暴力行為。這是廣大中國網友的心聲,也反映了中國社會一如既往的價值觀念:無論因何緣由,對手無寸鐵的婦孺兒童施暴,都是犯罪;無論處于何種情形下,都不能公然挑戰文明底線,更不能挑戰法律底線。
應當看到,無論是中國官方還是民眾,對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是一致的。中國政府絕不容許任何違法暴力行為,中國人民默守的準則是文明法治。這次事件中,等待施暴者的將是法律的公正判決。
事件發生后,還有個別聲音以偏概全,刻意挑起和激化矛盾,將偶發事件上升至在華外國人的安全問題,將責任轉移到仇恨情緒上。比如,有人提起今年6月的日本母子蘇州遇襲事件,認為這不是偶發事件。可是,他們刻意忽略了在該事件中挺身而出、不幸傷重離世的胡友平女士,忽略了在胡友平倒下時,不顧安危共同制服犯罪嫌疑人的3位市民,他們代表著絕大多數中國普通民眾的善良和正直。中國政府對胡友平等人的褒揚,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官方對正義的捍衛、對正氣的弘揚。
對于個別煽動仇恨情緒的言論,中國從未聽之任之。近年來,中國多部門針對網絡戾氣出臺相關規定、開展相關行動,其中包括整治宣泄極端情緒、煽動仇恨等問題。前段時間,多個互聯網平臺打擊“煽動中日對立、挑動極端民族主義”相關違規信息。這是中國主流社會基于理性的有力回應。
極端暴力在中國從來是偶發個案,絕無立足之地。大部分中國人溫和善良、崇尚正義,不能被極個別犯罪分子的惡劣行徑抹黑。一方面,要堅決同犯罪作斗爭,同時也要對惡意抹黑、煽動對立的行為堅決說不。
惡性傷人案件令人痛心,但遺憾的是,任何國家都難以完全杜絕。中國沒有突出的暴力和安全問題,和平穩定是中國的常態。從數據看,近五年全國嚴重暴力刑事案件數下降10.7%,每十萬人命案發生數為0.46起。來華旅居的不少外國人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China Travel”熱潮,也側面印證著中國的安全與友善。
深圳是開放之城,這里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也凝結著中外合作的友誼。在國際局勢進入動蕩高發期、沖突分歧加劇的當下,這扇開放的門會越開越大,這段友誼也將繼續書寫。中國一如既往歡迎外國人來華工作、學習、旅游,也將一如既往努力為他們營造和諧、安全、健康的環境。
編輯:吳光亮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