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破產”兩年后 斯里蘭卡舉行首次總統大選 38人參選創下紀錄?
澎湃新聞 消息,9月21日,斯里蘭卡舉行總統大選,2200萬人口中有約1700萬人有資格投票。這是斯里蘭卡2022年爆發嚴重的經濟、政治、社會危機以來的首場總統選舉,有創紀錄的38名總統候選人。
據央視新聞21日報道,斯里蘭卡選舉委員會通報說,當日的投票從當地時間7時持續至16時。此后將展開計票程序,預計于9月22日公布最終選舉結果。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1日,斯里蘭卡民眾參加總統選舉投票。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圖
綜合媒體報道,盡管候選人眾多,但最主要的候選人有三位:爭取連任的現任總統、資深政治人物維克拉馬辛哈;議會反對黨領袖、“統一國民力量”領導人薩吉特·普雷馬達薩;新銳政治人物、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解放陣線領導人阿努拉·庫馬拉·迪薩納亞克。
據路透社報道,2022年危機以來,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飆升電價等問題成了民眾與政府要共同面對的難題。維克拉馬辛哈2022年7月在危機中經由議會投票當選總統后,經濟情況有所改善,斯里蘭卡上個月通脹率降至0.5%,國民生產總值今年預計將出現三年來的首次正增長。然而,仍有數百萬民眾深陷貧困和債務之中,他們可能期待新的一位領導人上臺。維克拉馬辛哈、普雷馬達薩、迪薩納亞克等人也由此在選戰中形成勢均力敵的局面。
經濟,經濟還是經濟
“這場大選的主要焦點是經濟發展,和較為新鮮的由一些候選人提出的反建制言論。所有候選人都強調,經濟復蘇至關重要,一些候選人還在競選中提出反對腐敗的議程。”智庫斯里蘭卡“一帶一路”組織創始人亞西魯·拉納拉賈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
2022年,斯里蘭卡陷入了一場疊加著恐怖襲擊、新冠疫情、旅游業蕭條、農業轉型失敗、俄烏沖突等多場危機的“完美風暴”。該國當年年初就因外債過高陷入外匯儲備不足的困境,以“綠色轉型”為名義推出的化肥政策重創了該國當年的重要經濟產品茶葉和橡膠出口。隨著通脹狂飆,斯里蘭卡食品、藥物、燃料供應短缺越發顯著,示威抗議也因此越來越多,時任總統戈塔巴亞·拉賈帕克薩于2022年7月逃離出國并辭職。
當年的問題對斯里蘭卡的影響持續至今。時任總理維克勒馬辛哈于2022年7月經由議會投票就任總統,完成拉賈帕克薩余下的任期,也要著手應對由其留下的“爛攤子”。經由多輪談判和交涉,維克勒馬辛哈領導的斯里蘭卡政府獲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9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就250億美元的債務做了重組,該國才啟動了仍前途不確定的經濟復蘇。
正好見證了這一變化的亞西魯對澎湃新聞說,他認為現任總統維克勒馬辛哈在應對許多領域的經濟挑戰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很大程度上妥善地應對了經濟危機”。“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主要包括改革支出方式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以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向服務業和制造業經濟轉型。”然而,亞西魯表示,“維克勒馬辛哈失敗的關鍵領域之一是未能找到IMF紓困之外的替代方案,例如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確保其他必要的投資、促進出口等,以將債務降至更可持續的水平。”
恰是應對危機的種種手段,反過來造成了新的不滿。“公眾對高的稅收和其他由IMF推動的經濟改革提出了廣泛的批評。與前幾年相比,反對當權者的社會運動更加顯著。雖然債務重組對經濟活動和投資者信心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債務負擔仍然是斯里蘭卡總計800億美元的經濟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亞西魯說。
此外,IMF的政策雖然有助于政府應對宏觀經濟危機,但很有可能對本國的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 有害。報道和研究顯示,斯里蘭卡近來曾17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但大多數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部分原因是IMF的計劃在當地民眾中不受歡迎。
穆迪分析公司經濟研究主管卡特里娜·埃爾對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分析說:“現任政府廣泛的緊縮政策還包括主權債務的重組。所有這些措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解決方案,然而,2022年以來,斯里蘭卡的經濟已顯示出有意義的改善跡象。”埃爾提到的再融資操作包括將舊債務工具換成新的、更實惠的債務工具等。根據IMF協議,斯里蘭卡的貸款機構必須接受相當于30%的損失。
世界銀行預測,在連續兩年的負增長之后,斯里蘭卡2024年經濟將增長2.2%。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1日,斯里蘭卡民眾參加總統選舉投票。
選戰緣何激烈?
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智庫“倡導研究所”經濟分析師達納納斯·費爾南多 分析說,大多數選民預計會拋開傳統的政治立場,更多地關注經濟。
國際危機組織斯里蘭卡高級顧問艾倫·基南對路透社表示:“許多斯里蘭卡人仍在努力維持收支平衡。在這樣的背景下,總統選舉呈現出勢均力敵、緊張的態勢,并可能對確定該國未來的政治軌跡至關重要。”
選前,民調機構“健康政策研究所”展開的斯里蘭卡民意追蹤調查顯示,被認為是反建制的左派政黨領導人迪薩納亞克民調排名第一;中間派、較為左傾的議會反對黨領袖普雷馬達薩排名第二;現任總統、獨立候選人維克勒馬辛哈位居第三。
斯里蘭卡實行簡單多數當選制,但選舉制度略為復雜。投票人最多可在選票中依次寫下囑意的三名候選人。首輪計票將根據選票中的第一順次投票人選計算,超過50%即可當選;如果首輪計票中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50%以上的有效選票,那么得票最高的兩個候選人留下,其他人被淘汰,被淘汰候選人所獲選票中的第二順次投票將計入票數,直至脫穎而出的兩位候選人中的其中一人獲得50%以上的多數票。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本屆選舉很有可能進入第二輪計票,為兩位領先者計算第二順次乃至第三順次的優先選票。
盡管幾位主要候選人都強調了經濟復蘇的重要性,也都認可斯里蘭卡需要IMF的幫助,但他們的政見仍有細微的差別。迪薩納亞克、普雷馬達薩比維克勒馬辛哈立場更為激進,他們希望能修改IMF救助計劃中的稅收和公開開支條款。迪薩納亞克還提出了一種新的本土債務重組方法。
“對現任政府的主要批評是,它對債務重組這一緊迫問題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敏感性或同理心,也沒有確保調整的負擔不會落在最無力承受的人們身上。”科倫坡智庫“政策替代中心”主任派基亞索西·薩拉瓦納穆圖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
無論誰贏得選舉,都必須確保斯里蘭卡公共財政井然有序,開始對外國債權人做出償還,吸引投資并完成IMF規定的四年計劃。
“這次選舉確實比以往更加難以預測,傳統的政治基礎力量在各種問題上存在分歧。首次出現了主要關注反建制和反腐敗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反映了兩大主流政黨的失敗。”亞西魯告訴澎湃新聞,“許多分析人士認為,沒有一個候選人能獲得51%的選票,導致出現圍繞第二偏好投票的二輪計票。在這種情況下,政治不穩定很可能會持續到舉行議會選舉和有關政黨鞏固其地位為止。”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1日,斯里蘭卡民眾參加總統選舉投票。
反駁“中印選邊論”
有外媒報道稱,斯里蘭卡總統選舉是馬爾代夫選舉之后又一個“中國和印度爭奪影響力的戰場”。引人注目的是,斯里蘭卡地處印度洋,關聯一些全球最關鍵的海上航線,是有關各國在更廣泛的地區戰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分析稱,斯里蘭卡為了應對自身的經濟挑戰,需要向多個國家展開債務談判。印度等國曾多次炒作,認為斯里蘭卡應轉向他們求助,而擺脫對其他國家的依賴。地緣政治和風險分析公司Tresync首席執行官伊姆蘭·弗坎稱,2005、2015年的選舉都帶來了新的趨勢,當政者調整了基礎設施項目、貿易協定和安全合作的重點,形成了對不同國家的“轉向”。
然而,亞西魯不認為這場選舉是“印度和中國選邊”的一次抉擇。他對澎湃新聞表示,與馬爾代夫或孟加拉國等其他地區國家不同,斯里蘭卡的選舉并不圍繞反印或反華情緒展開。“相反,主要的政治焦點是經濟發展和反建制言論。”
“的確,印度和中國都將密切關注選舉結果,因為他們在斯里蘭卡有大量投資,并將該國視為地區地緣政治的戰略伙伴,然而,這次斯里蘭卡選舉沒有直接提到中國和印度,親印或親中情緒在競選期間沒有發揮重要作用。”亞西魯說。
分析指出,無論誰上臺,都需要制定穩固的外交政策來回應區域國家的利益訴求。平衡政策實際上也是斯里蘭卡政府多年來實踐的外交方向,該國與印度、中國等國家都啟動了港口項目,并在多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上展開合作。現任總統維克勒馬辛哈向中國確保中國仍是重要合作伙伴,繼續推進科倫坡港、漢班托塔港等項目,同時又從印度那里引進大量投資。在科考船能否入境斯里蘭卡水域等問題上,該國常態度反復,顯示出斯里蘭卡要顧及不同國家的訴求和情緒。
“過去幾個月,特別是印度大選結束后,印中關系有所改善,因此我希望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能夠繼續緩和。”亞西魯說。他認為,這對斯里蘭卡的利益也頗為重要。
原標題:38人參選!“國家破產”兩年后,斯里蘭卡舉行首次總統大選
編輯:周自力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