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升學研學理念是什么 研學是由誰發明的?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假期研學是什么意思
- 研學旅行對孩子們的教育有什么益處
- 研學旅行是什么意思
- 研學是由誰發明的
- 游學和研學有什么區別
一、假期研學是什么意思
1、培養自理能力、創新精神的旅行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2、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旨在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研學旅行對孩子們的教育有什么益處
研學旅行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很大的好處,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讓孩子多參加研學教育。
研學旅行不是一般性的旅游活動,要有“研”有“學”,有“游”有“樂”,“研學”和“旅行”各半,以學習共同體的方式開展集體性學習活動,在社會和大自然課堂中學習、體驗。,如果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一圈,那也只是旅游。此外,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有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那么,研學旅行對孩子成長的好處,體現在哪呢?
中小學基礎教育大多在校內和實驗室的環境中進行,學生所學的大多是書本知識,即使是通過實驗或虛擬實驗多媒體來獲得知識、技能,也是在學校為背景的實驗室條件下,以間接經驗和理性知識為主,研學旅行讓學生走出相對密閉的校園,去認識和體驗社會,了解鄉土鄉情,實現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有效統一,真正體驗知識的認知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第二次飛躍。
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叫喊,要對學生實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卻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實現。學生在校學習書本知識,“智育”得到良好的培養,但是其他方面總是有所欠缺,不免令人遺憾。而有效的研學旅行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短期來看,“研學旅行”有較強的教育和實踐意義以及公益性。長期看,學生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能從社會、大自然中汲取自身發展的力量,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研學旅行讓孩子擺脫了互聯網束縛。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孩子不論是學習還是娛樂,對手機、平板、電視的依賴越來越嚴重,甚至上了癮。互聯網我們無法擺脫,只能對孩子好好引導。研學旅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學生,離開冰冷的屏幕,打開心扉走進群體生活,這對于孩子的成長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以上,就是我對研學旅行的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三、研學旅行是什么意思
研學旅行是一種以學習為中心的旅行方式,它將傳統的旅游與學習融合在一起,將學習的內容與實踐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們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和生活,學習當地的歷史,傳統,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探索社會現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四、研學是由誰發明的
回答如下:研學是由美國教育學家約翰·迪維斯(JohnDewey)提出的概念。約翰·迪維斯是20世紀初美國一位重要的教育學家和哲學家,他提出了“經驗主義教育”理論,強調學習應該基于實踐和經驗,并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研學即是其教育理念的一部分,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研學的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后逐漸在國內推廣,并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實踐方式。
五、游學和研學有什么區別
游學和研學都是指學生出行游覽,并通過學習和研究來增長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方式,但它們的區別如下:
1.目的不同:游學注重的是旅游及體驗,而研學以學習和研究為主。
2.活動內容不同:游學更加注重觀光、體驗和娛樂活動,而研學更多時間花在學習、研究和實踐活動上。
3.學習方式不同:游學強調的是通過旅游的方式來豐富孩子的閱歷和知識,而研學更多是在現場或專門課堂上進行探索和學習。
4.學習效果不同:游學更多的是以開拓視野、拓寬見解為主要目的,而研學則更注重實現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
總之,游學強調的是在旅游過程中學習而研學則是以學習和研究為核心的旅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