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微觀經濟2024_自考微觀經濟學歷年真題?
自考微觀經濟2024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備受矚目。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關于自考微觀經濟2024的最新動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文章目錄列表:
1.行政管理自考本科考哪幾門2.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區別3.自考經濟學導論教材,自考經濟學導論真題?4.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試題及答案5.自考市場營銷要考哪些科目?行政管理自考本科考哪幾門
行政管理自考本科考的如下:
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大學語文、高等數學、政治學原理、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原理、財務會計、法律學概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公共關系學、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學、國際組織與國際法、比較政治學。
一、思想政治理論。
思想政治理論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以廣大工農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的一篇重要課程,也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主要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政治制度、政治文明、行政道德等方面的內容。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也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考試的必修科目之一,主要是讓考生全面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發展歷程,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和分析能力,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三、行政管理學。
行政管理學也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必考科目之一,主要涉及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論、體系、宏觀管理、組織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要求考生具備社會科學研究與工作能力。
四、經濟學基礎。
經濟學基礎也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主要涉及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市場經濟、經濟制度等方面的知識。考試要求考生充分理解經濟學基本概念、分析經濟現象的方法和過程。
五、法律學概論。
法律學概論也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主要涉及法律基本原理、法律體系、法治國家基本特征、法律運動規律等方面的內容。要求考生正確掌握法律理論基礎,對法律體系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六、公共關系學。
公共關系學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必修課,是一門介紹和研究組織與其公眾之間關系的社會科學,重點在于如何策劃和組織公共關系活動,以及如何與公眾間充分溝通,消弭矛盾沖突。
七、行政組織學。
行政組織學是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考試必考科目之一,主要講述各類行政組織的種類、構成、職能、管理等具體內容。該學科著重強調對各種不同類型和構成行政組織運行方式的認知及其代碼化模型。
八、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管理組織內部人力。
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區別
根據初三網查詢顯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兩個不同的經濟學分支,它們在研究對象、方法、目的和中心理論方面有所區別,具體如下: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關注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企業等,分析這些單位的經濟行為和決策,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市場價格和產出;宏觀經濟學則研究整個經濟體,包括總供給、總需求、就業、物價水平等宏觀經濟指標。
2、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過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數據來研究經濟變量;宏觀經濟學則采用總量分析方法,通過分析經濟整體的統計數據來研究經濟現象。
3、研究目的不同。微觀經濟學旨在幫助個體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經濟行為,提高經濟效益;宏觀經濟學則關注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規律,為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提供參考。
4、中心理論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強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宏觀經濟學則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核心,關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自考經濟學導論教材,自考經濟學導論真題?
現在清華大學本科經濟專業用的教材如下:
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曼昆
經濟思想史:《經濟思想史》,斯坦利·L·布魯,蘭迪·R·格蘭特
中級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StephenD.Williamson
中級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
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組織理論》李明志、柯旭清
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邁克爾·P·托達羅,斯蒂芬·C·史密斯
公共財政學:《公共經濟學》,楊志勇,張馨
國際經濟學:《InternationalEconomics》,DennisR.AppleyardandAlfredJ.Field,Jr.
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導論》,伍德里奇
貨幣銀行學:《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StephenG.Cecchetti
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歷年試題答案這個可以在百度文庫搜的到
中國經濟學教材和國外的經濟學教材的區別是什么?這兩種教材我都接觸過,這個要看你的學校和老師的水平,學校進教科書都是教授介紹的。所以好的教授推薦的書還是不錯的。國內外都一樣。 國內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很多在使用的都是翻譯出來的,所以很有可能會出現誤差和歧義,甚至謬誤,總體水平也在提高。但是如果教授好,基本上不靠書。 國外的教科書非常的貴,而且每個學期都會版本更新,因為是他們自己的學術,所以我覺得其中的解釋舉例分析還算不錯,但是也要看教授怎么教,因為自己看很多人都說看不懂。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試題及答案
《西方經濟學》試卷A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需求: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3.公共物品:
4.GDP:
5.貨幣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臺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A..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于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于注入的是
A.儲蓄 B.稅收 C.進口 D.出口
16.下列不屬于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于要素收入的是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股東紅利 D.資本折舊
18.當就業量等于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A.等于零 B.大于自然失業率
C.小于自然失業率 D.等于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C.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么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西方經濟學》試卷A答案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需求: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
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MR=MC,據此確定產量,把該賺到的利潤
都賺到,實現利潤最大化。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
4.GDP:按國土原則計算的一定時期內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5.貨幣政策:政府根據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
和信用規模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水平,以影響和調節宏觀
經濟運行狀況的經濟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C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B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臺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B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B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D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D
A..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D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D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于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D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于注入的是 C
A.儲蓄 B.稅收 C. 出口 D. 進口
16.下列不屬于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B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于要素收入的是 C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 資本折舊 D. 股東紅利
18.當就業量等于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D
A.等于零 B.大于自然失業率
C.小于自然失業率 D.等于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A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B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C.結構失業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A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B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么 C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B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B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1)Y=C+I=60+0.8Y+50,
Y=550
(2) Y=C+I=60+0.8Y+100,
Y=800
(3) MPC=0.8,K=1/(1-MPC)=5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第一,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
第二,由創新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第三,由風險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于承擔風險;
第四,追求利潤使企業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資源;
第五,社會以利潤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配置符合社會需要。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第一,難以全面衡量經濟成果;
第二,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狀況;
第三,地下活動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第四,不能說明是什么產品和勞務;
第五,不能反映生活質量水平。
自考市場營銷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市場營銷主要科目有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 營銷、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消費心理學、國際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基礎會計、金融概論、企業銷售策劃、商業銀行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學、市場調查與預測、 分銷渠道管理、銀行營銷、服務營銷、客戶關系管理、定價管理、現代推銷技術、營銷創新、廣告理論與實務、財政與稅收、公共關系學、廣告溝通、促銷管理以及 商務禮儀和商務談判等。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簡稱自考,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創立,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國家考試促進廣泛的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活動,貫徹憲法鼓勵自學成才的有關規定,造就和選拔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后,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學位英語考核達到規定成績,符合學位申請條件的,可申請授予成人學士學位,并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分享這些有關“自考微觀經濟2024”的信息。在今天的討論中,我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這個主題。感謝大家的參與和聆聽,希望這些信息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