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十而已》,仿佛看到了身為老師的我自己?
最近,隨著《三十而已》的熱播,女主角顧佳成了朋友圈和微信的熱門話題。
不為別的,就因為“太真實”
顧佳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她是學校的校長。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煙花公司,于是成了全職媽媽陪伴孩子
我丈夫和孩子起床前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在老公生意受阻時積極幫忙解決問題。
為了讓孩子上私立雙語幼兒園,我盡了最大努力。
她每天都保持著高度的自律,從不停止提升自己:
健身、烘焙、護膚、法式、陶藝、花藝.
在熱門劇的火爆背后,總有一些社會現象值得探究。這部劇以女性成長為主題。
我相信老師們在看《三十而已》的時候能感受到女主角顧佳的“累”和“難”。
昨天看到一個老師發的朋友圈:
“當老師不應該很清閑吧?還有寒暑假!”
除了花在課堂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教師的非課堂教學工作也很復雜:備課、教研、聽課、開會、批改作業、教學反思。即使是所謂的寒暑假,老師也要做各種業務學習,政治學習,寫讀書筆記.另外還有班級紀律管理,早上組織學生做早操,晚上帶領學生打掃衛生,自習課輔導學困生.
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教師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4小時,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因此教師不得不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個人時間。
即便如此,“老師”這個角色在社會上仍然受到嚴格的要求和無端的質疑。
“你是媽媽,人你怎么能忽視孩子?"
教師在生活中也扮演許多角色,如老師、妻子、媽媽,等。每個角色都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但是,在平衡職場和家庭上,女教師總是放棄自己的私人時間,悄悄把天平往學生身上傾斜。
即便如此,女教師還是會被周圍的人指責為賢妻良母,不被理解。
紫苑
我是一所鄉鎮中學的班主任,兩個班的英語老師。當我懷孕的時候,我仍然每天早上坐45分鐘的公交車去學校。我休了八個半月的產假。出生兩個多月后,孩子重返崗位,管理班級,教授英語。上班時130孩子,下班后一個寶寶。我真的意識到在媽媽!當班主任很累!
@ Redjade
我是一名小學英語老師,也是一名媽媽但對于這兩個身份,也有不平衡的時候:班上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可能一年之初才能見到他們,其他時候只能電話交流孩子學習的事情。面對這些留守兒童,我曾經以為,我的孩子以后一定要帶著她,但事實上:我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上班的學校離家很遠,所以每周五都要坐車回去陪孩子,周末和下午回學校。現在孩子四歲了,她欠她的更多。她的第一次牙牙學語(我不知道);她第一次放手走了(我沒有參與)。每次走之前,女兒都會很粘人,撒嬌,哭鬧。那種感覺既幸福又無奈。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學校好好培養孩子學生,讓他們成年;一心一意在家陪孩子就好了(因為我不再和我的小棉襖呆在一起了,她要長大了)。
這是當代女教師的現狀,也是當代千千千千萬萬獨立女性角色的一角。
“不像二十歲那樣灑脫,不像四十歲那樣輕盈,還有三十歲。我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
這是劇中的臺詞,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想要表達的聲音。她們要么是女人,要么是妻子,要么是母親;她們可以是全職太太,也可以是職場人士;他們可能是20歲,30歲,40歲.
二十歲的我們帶著夢想考取教師資格證,走上講臺,為了教書,為了解惑,為了育人成才。30歲的時候,我們組建了家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壓力,但我們不會忘記你的首創精神,跟隨我們內心的自由和選擇,保持堅強,乘風破浪。
無論是對于女性還是整個社會,堅持自我選擇,創造自己的價值,不依附,不極端,實現內心世界的自洽,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不必被任何身份所束縛,因為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