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鼠為實驗對象而得出的關于人類的結論可信嗎??
2014年3月《新英格蘭雜志》刊登中南大學肖紅梅團隊關<愛尬聊_創建詞條>于人類卵子透明帶缺失而引起的不孕,患者因11號染色體編碼ZP1的基因移碼突變而導致透明帶缺失,但在ZP1基因敲除小鼠的卵子中依然可以形成薄而松散的透明帶且小鼠可育,這種人與小鼠的差異而導致的不同實驗結果能說明什么問題?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而得出的關于人類的結論可信嗎?如何實驗設計減少小白鼠個體間的差異及小白鼠與人類的差異而使實驗結果更有意義?
靈異_0001 2021-11-19 00:02
只能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以小樹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研究,正如植物研究中以擬南芥作為模式植物,在擬南芥中發現的規律不一定適應于所有的其他植物,每種植物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及生存環境的,導致差異性較大。在人類疾病及藥物研究中利用小鼠作為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要應用與臨床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測試,以前聽過用豬的心臟移植到人身上,感覺如果可以用豬作為研究對象更合適,更接近人類。但小鼠有其實驗的方便性,如生長生殖周期短的,可以快速地得到研究結果。
圣斗士之子 2021-11-19 00:07
不可靠的。指導臨床用藥單憑小鼠實驗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是研究意義特別巨大的藥物的話,肯定還會在實驗貓、或者實驗狗,真是世猴子身上做實驗才行。也就是說,單一地憑借小鼠實驗的結果來說明某一人類性狀的話,那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反復的實驗,并且這一結論還只能是作為一種可能的依據。
heyeyaya 2021-11-19 00:08
凡事沒有絕對化的,小白鼠與人類基因相似度在90%以上,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生物學研究需要,肯定還是有許多實驗不能代表的。但是在當前實驗條件下,小鼠可以說是實驗動物的最佳選擇。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實驗動物要考慮的因素大概有:容易飼養,繁殖率高,遺傳上有較高的純和度,代謝類型、生理病理盡量與人類接近等。“不用多說,小白鼠在這些方面的優勢無一例外都很明顯。”
除上述優勢以外,小白鼠還有許多其他實驗動物不可比擬的特點,如用小白鼠做實驗,效率高、個體間差異很小、便于試驗結果的平行觀察等。另外,小白鼠還可以培育出許多特殊品種,比如免疫缺陷的裸鼠或者純種小白鼠,這在其他動物(如猴子等)中很難做到。
最后你提到的減小差異,如果是減小小白鼠個體間的差異,那就是要選擇相同培養條件下的小白鼠并且擴大實驗樣本;至于減小小白鼠與人類的差異,那就要根據具體研究對象了,不是簡單通過實驗設計就可以減小的。
東北大呲花_522 2021-11-19 00:21
個人認為以小鼠為實驗對象而得出的關于人類的結論大部分是可信,但也不排除一些例外。
從生理特性上來講,白鼠的各項指標,很接近人類。哺乳類間器官組成與代謝模式較相近。 通常人類易生的疾病,易感染的病菌,白鼠也有。加上它的繁衍能力強,體積小,繁殖周期短,代謝速度快,比較容易觀察出后期的代謝反應還有代代遺傳的可能,反應明顯,所以通常用白鼠做實驗。
樓主提到患者因11號染色體編碼ZP1的基因移碼突變而導致透明帶缺失,從而影響正常生育,但目前科學界對其發生機制并不清楚,可能遠比我們想象地要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