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在中國西南的四川省成都市內,有一條承載著厚重歷史與輝煌變遷的道路——解放路。這條北起駟馬橋,南至北門大橋,總長度2300多米的南北主干道,不僅見證了成都從解放到騰飛的輝煌歷程,也映射出新中國成立以來75年的滄桑巨變。

家住解放路的居民們,每日都能見證解放路的繁華與變遷。這條歷史悠久的道路,不僅是成都發展的縮影,更是無數家庭生活的背景。從晨光初照到夜幕降臨,解放路以其獨特的魅力,講述著成都的故事,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生活的點滴中感受到城市的溫暖與活力。 ?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位于成都市金牛區的解放路。上游新聞記者 李文滔 攝

歷史印記:解放的曙光和百廢待興的成都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解放。三天后的12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部隊從駟馬橋出發,途徑簸箕街、北門大橋等主要街道,最終匯集到少城公園。

這天,三十多萬人夾道歡迎解放軍入城,城區主要街道上五星紅旗高高掛起,與掛滿屋檐的紅燈籠相映生輝,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這一歷史時刻被永遠鐫刻在了成都人民的心中。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1949年,人民群眾夾道歡迎解放軍進入成都市。金牛區委宣傳部

為紀念成都解放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1968年,成都市有關部門將北起駟馬橋、南至武侯祠的這條中軸線正式命名為解放路,并分段命名為解放北路、解放中路及解放南路。1981年地名普查時,保留了從駟馬橋至北門大橋的解放北路,并統一更名為解放路,中間又以一環路為界分為解放路一段和解放路二段。

解放后的成都百廢待興。“那時的成都工業被戲稱為‘三根半煙囪’,第一根是啟明電燈公司,第二根是造幣廠,第三根是軍火廠,還有半根是火柴廠。”現年67歲的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退休職工楊龍告訴上游新聞記者。

楊龍是地道的老成都人,家住寬窄巷子。“那時成都市區東南西北不過九里地,北門大橋外這一片都屬于郊區。”小時候,楊龍還經常和小伙伴一起到北門大橋的府河邊釣魚、游泳。“北門大橋一下來,就是一個大坡坎,坡坎交界處由幾塊大青石相砌,坡坎往北就是簸箕街。”

《成都街巷志》記載,過去的簸箕街是通往北門外的“官道”,即被運到成都的各種干雜食品與海產品的主要集散地。駟馬橋的傳說則要追溯到西漢時期,相傳當時被漢武帝封為中郎將的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時,乘上華麗的赤車駟馬途徑這座橋。至南宋時期,時任成都知府京鏜將成都北門外清遠橋修繕成嶄新的四洞石孔結構廊橋,并受司馬相如影響將其名為駟馬橋。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老成都市郊地圖。《四川省城街道圖》

隨著“一五”計劃和“三線建設”相繼展開,古老的成都也播下現代工業的火種。1950年,四川華西集團前身——四川省建設廳入駐臨近北門大橋的簸箕街兩側,開始建設成都、建設四川的征程。

“工業基礎相當薄弱。”楊龍回憶,彼時的解放路只有5米多寬,街道兩旁是民房和鋪面,“從北門大橋下來,很多鋪面都是建筑工人堆的木材和一些加工作坊。”

高永秀于1979年進入位于解放路一段的郵車中心修理廠工作,對這條道路印象深刻。“路不寬,兩邊全是一兩層高的民房,早上騎自行車去上班,你都能看到人們站在街邊刷牙。”令高永秀記憶深刻的還有橘黃色的路燈,“使用的是鎢絲白熾燈,隔一段時間就壞一次。這時人們就會用竹竿綁上鐵絲,把燈泡卡在中間,對準這么一擰,就換好了。”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城隍廟電子市場。上游新聞記者 李文滔 攝

改革春風:從狹窄街巷到繁華大道

如今,站在北門大橋橋頭往北望去,眼前是數十米寬的道路和明亮的路燈,以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夜幕降臨時,霓虹燈閃爍,將整片區域裝點得如夢似幻,車流不息,人潮涌動,展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很美,變化也快!”年輕時的高永秀不會想到,歷經數十年,曾經臟亂差的街道變得如此干凈整潔,曾經的郊區菜地也會被高樓大廈所取代,曾經單調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那時買肉要肉票,買糧要糧票,買布要布票。平時看報紙、聽廣播,逢年過節看一次露天壩電影,就是最大的娛樂活動。” 高永秀回憶。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華夏大地,市場經濟開始興起。在華西集團的對面,城隍廟周邊自發地出現一些地攤,主要賣電器元件生活資料一類的物品,再后來出現了音像制品和家用音響,各種電器和電子設備成為主角。

對無線電頗感興趣的楊松是城隍廟電子市場的常客,“磁帶、工具箱、手電筒、電子點火器……啥子都有。”印象中,這里每天都是車水馬龍,除了滿街的人、滿街的車,路邊總是堆滿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

上世紀90年代,離解放路800多米的荷花池市場的繁榮更是將成都的商貿活力推向了新的高峰。有的人靠荷花池市場的火爆,迅速變成了“萬元戶”。當時社會上流傳一句順口溜:“要想富,荷花池市場弄商鋪”。據《方志金牛》記載,至2005年,荷花池,陸續規劃建成宏正廣場、四川海天大市場、荷花池中藥材市場、荷花池日用品交易市場、東泰國際文體商城、大成市場等一批有相當規模的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位列全國綜合市場第三。

2012年,成都市啟動“北改”工程。解放路沿線,經過改造,與一環路相交的西南角,建立起一座集花園式住宅、創意靈動辦公、時尚購物街、精品主力店、美食餐飲城于一體的中型精品城市綜合體。這是成都“北改”首個實現原地返遷的棚改項目。

2017年,解放路與二環路相交東北角、與解放西路交叉口西北角分別竣工一座大型商業綜合體,其中一座是以“上海新天地”為標桿,集生鮮、生活、美食、零售、休閑、娛樂、親子、教育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高端城市綜合體;一座是集娛樂、休閑、餐飲、社交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區域型綜合體。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城市風光。金牛區委宣傳部

在其中一座商業體斜對角是一座歷經近百年的老建筑——薛公館。2017年10月,金牛區啟動“平福國際·薛家公館”項目建設,建成后公館舊址旁道路交叉口東南角建立起一座小游園,院內建設一座六角飛檐木質涼亭。公館老宅子“修舊如舊”改造成一家公館火鍋,夜幕降臨,紅燈籠高掛,老舊門當及墻上雕花似乎在默默向來往的食客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在薛公館后面是馬鞍山烈士陵園,這里安葬著40位革命先烈。長眠于此的先輩們,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他們或許未曾想到,昔日的成都如今已變為繁華的都市,成都的每一次變遷,都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

當代成都:世界500強企業云集的大都市

沿著北門大橋往前行進,映入眼簾的首先便是“華西集團”四個大字,大樓側面書寫“善建者·華西”。這棟建造于上世紀80年代的華西集團總部大樓,曾是解放路上最高的建筑物,是楊龍等華西人心中的驕傲。如今與周邊新建起的建筑物相比雖不再占據優勢,但那份沉淀在歷史中的厚重感與歲月賦予的獨特韻味,在楊龍們心中卻是任何新興建筑都無法替代的。

楊龍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由建工部一局、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四川省建設廳三大系統匯聚而成,1997年9月,改制為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位于解放路二段的華西集團總部。上游新聞記者 李文滔 攝

據華西集團官網介紹,華西集團曾參與修建一汽、一重、二重、東電、東汽、北京人民大會堂等一大批國家級重點工程,為新中國重工業起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修建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兩彈”研究基地、國營132廠,為我國國防軍工及科技事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深度參與特區建設,共創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承建了中科院高海拔宇宙射線觀測站、環流器二號等眾多國家重大基礎科學項目,并在抗震救災、災后重建、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2022年,華西集團連跨“兩個百億”臺階,營業收入突破“千億”規模,提前一年實現“千億華西”。同年9月,華西集團入選“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282位。

走出去的不僅是華西,還有新希望、蜀道集團、通威集團……這些生長于成都的企業都已躋身世界500強。與之對應的,古老的成都也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9.9平方公里達到如今1.4萬平方公里以上,市區建成面積顯著增加,路網密集、高樓林立、產業聚集……1949年,成都地區GDP不過為3.9953億元,75年崢嶸歲月,成都GDP已跨過2萬億元,擁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一部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新金牛公園。金牛區委宣傳部

“國家富強了,社會發達了,人們生活變得更好了。”高永秀沉浸于平常生活的美好——每天早上去街對面的平福巷農貿市場,挑選新鮮的食材,這里原來是四川省旅行車制造廠和機修廠的宿舍區,琳瑯滿目的瓜果蔬菜、海椒面的香味充斥在街巷,在這里,你能感受到煙火氣的成都;中午給孫女做好飯,下午則去社區忙些活動,她還是駟馬橋街道紅花社區的居民代表。

楊龍則欣喜于府河的改造,在他成長的五六十年代,還經常在河里摸魚釣蝦,看村民淘米洗菜,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受自然、人為因素影響府河水質逐漸惡化,成為城市發展的隱痛。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環保意識的增強,成都市政府對府河進行了徹底的治理與改造。如今,府河兩岸綠樹成蔭,步道整潔,成為了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75年的風雨兼程,解放路見證了成都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蛻變。它不僅是一條路的變遷史,更是一部生動的城市發展史。在這條路上,每一個腳印都記錄著時代的印記,每一座建筑都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未來的歲月里,這條充滿故事與活力的道路,將永遠鐫刻著成都的輝煌與夢想,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邁進。?

上游新聞記者 李文滔

編輯:徐遠哲責編:郎清湘,李洋審核:馮飛

編輯 舉報 2024-09-29 12:24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