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摘要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育資訊網-教育行業資訊百科大全?
通過學習兒歌,戴頭飾表演,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學做有禮貌的孩子,并掌握了jqx與ü相拼,兩點要去掉的規則。具體有以下幾種:2.1開火車:這種游戲分小組進行。"送完信后,請拿到信的小朋友一個個上臺來領讀,并分析字形。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教學論文(2)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教學論文篇二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摘要】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教師在努力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成長。在眾多方法中,運用游戲教學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實踐證明,游戲教學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游戲教學有利于喚起興趣,集中注意力。
【關鍵詞】游戲教學創設調動激發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習的起始年齡越來越趨向于低齡化。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學習動機淺近、單一,學習憑興趣;理解力差,模仿力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易分散;思維具體形象,無意注意占優勢。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課教學不能一味地灌輸語言知識,而應是通過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組織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寓知識于游戲中,讓學生在聽聽說說、看看讀讀、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此,我在教學中作了一定的嘗試。
1游戲能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求知氛圍
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強。他們渴望學習知識,但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所吸引,但他們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無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戲,正可以順應兒童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游戲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知識。
在拼音教學中,以"游戲"的形式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營造活躍歡樂的課堂氣氛的目的。讓兒童在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漢語拼音。
1.1演一演。
如在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n、l和ü相拼規則中,我設計讓學生戴頭飾進行表演,并配上兒歌:三個好朋友j q x,一塊兒出去玩,路上碰見了小ü,小ü小ü有禮貌,急忙脫下帽,問聲好。通過學習兒歌,戴頭飾表演,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學做有禮貌的孩子,并掌握了jqx與ü相拼,兩點要去掉的規則。而在學習n、l和ü相拼,兩點不去掉的規則時,我也配上了兒歌:"小ü小ü真淘氣,整天搗亂和調皮,氣得爸媽n和l。小ü小ü知錯了,淚珠汪汪有兩顆。"同時,戴上頭飾進行表演,從中教育學生應該做個知錯就改、聽話的好孩子。
1.2編一編。
引導學生將拼音編成一個個童話故事,將教學內容滲透在故事情節之中,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如聲調教學中,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以借助編說童話學習四聲。在教每個字母時,給它們編出名字。如:a(小辮兒),t(小傘柄),h(小椅子)等。
1.3動一動。
讓剛入學的兒童乖乖地在課堂上坐35分鐘,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讓他們"動"起來。如一次復習"b、p、d、q"時,我啟發學生思考:怎樣用簡單的動作來演示這四個字母的樣子?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后,有學生跑上來在講臺前雙腳并攏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舉,學生們一下子叫出來"是b",隨之調換手變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則成了"p",反之成了"q"。
另外,我們還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松休息,同時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
"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
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a、o……
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zhi、chi、shi、ri……
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每次不必一次做完,只要做一段即可。
(四)畫一畫。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色彩鮮明、生動直觀的圖畫。如在"i"的的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了發音后,便讓他們嘗試:"'ì'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樣子畫出來嗎?"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忙開了,"一根吸管"、"一支筆"、"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門的圖案讓學生記憶深刻。在學完所有韻母后,為加強記憶,讓學生挑四種自己最喜愛的顏色,分別涂在單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上,這樣,學生在涂色的過程中既鞏固認識了這些字母的形狀,又分清了它們的細微差別。
2游戲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善于形象記憶,邏輯推理能力較弱。他們需要有可感知的具體事物來支持,思維才能進行。因此,在學生學習新知時,充分運用直觀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低年級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實踐,我發現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適時做一些游戲是個好方法,它能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字形,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具體有以下幾種:
2.1開火車:這種游戲分小組進行。隨著孩子們發出"嗚――
喀嚓、喀嚓"的聲音,教師出示一個生字,讓一組學生按順序拼讀音節、分析字形。哪個學生讀音錯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確,這列火車就不能開下去,發令停下來,修理好后才能繼續往下開。
2.2猜字謎:根據這些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猜字謎以幫助記憶。例如:"一點一橫梁,梁下開個窗,大口張著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謎語猜出來了,字也就會寫了。
2.3背順口溜:遇到難寫的字,教學生背順口溜。例如:"來"字:"橫下點撇再加橫,一豎豎在字中央,左一撇來右一捺,這個來字不會忘。"這樣,學生把順口溜背熟了,就會寫字的筆畫了……
3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學,就是運用方法誘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而學習興趣又是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的內動力。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學生只能連續集中15分鐘左右。因此在一課之始,可根據教材特點,千方百計誘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如在教生字時,教師可借助奇特聯想識字法的研究成果,組織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
3.1"送信":請本節課學得最認真的學生當郵遞員,把生字卡片當成信一一送到同學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兒歌:"叮鈴鈴,叮鈴鈴,郵遞員來送信。不怕風,不怕雨,一心一意為人民。"送完信后,請拿到信的小朋友一個個上臺來領讀,并分析字形。
3.2"叫號":把生字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內,上面編好號,請一個學生起來問:某號是什么字?其他學生應答。通過問答,加強學生對"音近字"、"形近字"的分辨能力。
3.3"添磚加瓦":寫出一個不完整的字,讓學生把筆畫補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個字,做完之后,學生既記住了"水"字,先中間后兩邊的筆順規則,也分清了"牛"與"羊"字一豎的不同。
3.4"找朋友":要求學生把一些字形結構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以此了解學生是否記住了字形結構。"配對子":如把"禾"和"火"合成"秋",把"日"和"生"合成"星",把"女"和"也"合成"她"等等。
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各種游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因此,我們要從低年級兒童的特點出發,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這些游戲,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新旺,游戲文化與心理學,心理學科學出版社 2003
[2]呂曉,龍薇.維果茨基游戲理論述評,歷史與比較 2006.
[3]陸曉燕,皮亞杰認知發展游戲理論及啟示,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
[4]鄭育敏,論游戲與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學前教育研究,2003.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小學語文教育對兒童的健康的審美意識、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深思遠慮,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做好基礎。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篇一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
摘要:語文是最具內涵的學科,它不僅賦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讓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讓我們的生命有了更多的價值意義。這就是一種語文生命教育,他以學生個體的自然生命為基礎,小學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相比,對教師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為小學語文是一項綜合學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較多,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學生情感教育、素質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另外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原因及其心理認知程度有限,他們不可能像中學生一樣有一定的學習目的以及學習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予以培養、灌輸,所以教師的教育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筆者主要從榜樣的樹立、教師的激勵教育、對于學生習慣的培養入手,談一下我的一些教學心得。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
一、首先要幫助小學樹立榜樣意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甚至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參加某個游戲,如果有兩個孩子玩的很起勁,那么其他的孩子就會競相效仿。同樣的,在課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認認真真的聽講、參與教學,那么其他學生也會受到影響,去認真的聽講,反之,如果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上課了依然心不在焉,就會影響到其他的學生也“隨大流”了。所以,在課堂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老師走到教室,說了“請安靜,我們上課了”卻依然沒人聽,不妨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某某同學坐得多直呀,上課最認真了!”教師這樣一說,平時都很調皮的那位同學的腰板卻挺得更直了,“我們都來跟他比比吧!”班里馬上安靜了,大家都爭著做得筆直筆直的,也都認真的開始上課了。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遵守課堂記錄,也為了更好的組織教學,我還編了許多的兒歌,如“頭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腳放平,眼睛看、耳朵聽,回答問題要大聲!”這首兒歌簡單明了,同學們一邊說一邊做,在課堂上確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就會經常去引導孩子,發現他們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讓他們向身邊的“好人好事”學習,讓同學們“擇其善者而從之”,這樣他們彼此之間就會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去引導學生,而不是訓斥或者體罰,相信這也會為他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
以此同時,教師也是學生在學校各項學習、生活的引導者與組織者,所以教師也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輕易對學生發脾氣、不要隨便責罵學生,而是要給他們樹立一個青春健康、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幫助有困難的孩子克服困難、幫助孩子們解決一些基本的難題、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帶動他們學習、生活的積極性等等,這對于他們的為人處事、人際交流都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學的中的激勵教育
我們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樣,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特別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響,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學時期孩子們的知識基礎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見多識廣,而有些孩子則孤陋寡聞,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激勵教育,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對學生公平相待,應既愛“白天鵝”,也應愛“丑小鴨”。比如對于膽小的、比較內向的、不敢說話的學生,教師就應該主動和他親近,或者組織學生和他交往,讓他感受到集體的魅力。同樣的,在學習上更要循循善誘,用身邊的小榜樣鼓勵他、激勵他,而不要諷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寫課上,有的學生基礎好,寫的就很快,而有些學生則基礎較差,對于剛學習的知識掌握較慢,寫得好的學生我就會鼓勵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內:“哎呀,你寫的全正確,如果把字寫得更工整一點就更好了。”于是學生就高高興興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寫了起來;而對于寫的較差的,我就引導他們:“學習的知識是不是你們沒有認真復習啊?學習要多復習才能掌握知識哦,這次寫不好沒關系,下次可一定要寫好啊!”以此來激勵他們,讓他們“勝不驕敗不餒”,一點一滴的實現學習的進步。在大人眼中,一個鼓勵、一個激勵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強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夠帶動他們走出困境,實現一個跨越發展。
三、切合學生特性,適度拓展,堅持練筆
我們都知道,“語文,語文,語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學階段語文的奠基作用說到底就是在掌握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巒老師指出:語文課時有限,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識字、寫字、讀書、習作、口語交際上,把語文課上得既生動活潑,讓每個學生的各種感官特別是頭腦真正動起來,又扎實有效,向每個40分鐘要效率,要質量。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內的訓練量太少,課堂內動筆時間太少。我們要克服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頑癥,每篇課文學完后,要騰出8-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練習。教師要從檢測三維目標綜合達成情況和學生思想、情感、語言生成情況的視角,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情境性的語言書面練習題,讓學生寫一組句群或一個語段。這種練習要具有創造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能激發學生產生情境性和個性化的語言。
四、結語
小學語文的教育不僅僅是一項工具學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項人文素質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多去學習、多去領悟,也要多去調研,給學生以榜樣、給學生以激勵,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注重日常教學生活中的案例引導,爭取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快樂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威.小學教育專業特色及建設策略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孫靖,孫麗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