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資訊網-教育行業資訊百科大全?
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通過記憶比拼、開火車、快速接龍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積累的樂趣和收獲。第三步,圍繞“日積月累”這個主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比比誰認識的字多”,“摘蘋果”“登山”,通過這些游戲來讓學生認識字詞,不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表現好的學生或是小組還有獎勵,能夠作到讓他們在樂中學。另外,可以積極引入課外知識。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在訓練中促進師生的交流與合作接手班級之后,等到班級秩序穩定,我就開始對學生進行了讀書、說話、小組合作等方面的訓練。訓練學生怎樣以正確的姿勢看書讀書,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說標準的普通話,還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練習用“我認為……我感覺……我想……”進行說話,樹立學生學習的自我意識,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訓練學生小組合作怎樣學,怎樣匯報,怎樣評價,并且注重每一個細節。當然一開始是很不讓人滿意的,小孩子很難正確表達自己的話語,需要我不時地提醒,為他們補充完整,但長期堅持,你再回頭看看學生,他們能完整的回答問題,雖然有時候回答是錯誤的,他們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怎么做,能夠簡單地對別人的回答做一定的評價。雖然項訓練都要花不少的工夫和時間,但看到目標落到實處,學生養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還是覺得很值得的。
二、讓學生在積累中豐富語言
豐富的語言來自于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字詞、古詩、名言諺語、課外閱讀等方面的積累。我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三步驟展開這方面的教學。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通過記憶比拼、開火車、快速接龍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積累的樂趣和收獲。第二步,使學生能用課本中教給的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例如把簡單的熟字,也就是已經認識的字加一加,減一減,變成另外一個字。或是熟字加偏旁減偏旁。小孩子在認識新字的時候很容易接受這些識字方法,也很容易用他們在生活中認識的字來做“加減法”,對一些識字面比較廣的學生來說這還是個很好的表現的機會。第三步,圍繞“日積月累”這個主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比比誰認識的字多”,“摘蘋果”“登山”,通過這些游戲來讓學生認識字詞,不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表現好的學生或是小組還有獎勵,能夠作到讓他們在樂中學。我想,只要我們教師都用心引導、幫助學生學會積累,那么學生的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起來。
三、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指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因素。培養學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讀中感悟”。
一年級的課文是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的,而且文章篇幅不長。用來鍛煉朗讀是很好的材料,加上錄音教學,讓學生先模仿錄音跟讀課文,在了解了課文后再試著自己朗讀,一些重點的句子和段落還可以幾個學生來比賽讀,讀完評價再讀,看看有沒有進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每一篇課文的閱讀都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引導學生理解,并且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記得我對學生進行過這樣一次語感訓練,出示了一句非常簡單的話“這是我的”要學生讀出不同感情來。學生反復讀,反復品位。一句簡單的話被學生讀出了豐富的感情,有自豪的,有驕傲的,有疑問的,有害羞的,有毫不在乎的。就這樣,只要我們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四、通過開展多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動態的,只有在活動中興趣才能發揮其對認識和活動本身的推動作用,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限制甚至剝奪兒童的活動,他們很快會對學習感到厭倦,乏味,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如教《漢語拼音漢字》可以設計郵遞員阿姨送信的游戲掌握“a,o,e”的讀音。在教學《公雞的臉紅了》第5小節時,讓學生扮演公雞,表演“風雨交加,雷電轟鳴”的背景時,請小朋友分別扮演鴨子,兔子,松鼠等幫助公雞搶修屋頂,通過游戲,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集體力量大,朋友,鄰居之間相互幫助,互相關心。
低年級學生具有很明顯的爭強好勝的心理傾向,在課堂上如能恰當的采用競賽等激勵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對目標刺激作出迅速反映的水平,從而使有意注意得到加強,思維更加靈敏,而且通過競賽可以加速知識內化,提高學習效果,在一些對話較多的課文教學時,要學生分組分角色進行朗讀比賽,看誰讀的流暢讀的有聲有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改革評價方法,讓學生更有信心
教師的一句稱贊,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一種興奮劑,能樹立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課堂上,對學生的發言,盡量避免用“不對、不行、錯了”這樣很否定的詞語來評價學生。因為我感受到,孩子們很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很在意老師對他的評價。對學生的上課表現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評價:謝謝你,給老師帶來了驚喜,你真像個小老師,你為同學帶了個好頭,你的想像好奇特,你的朗讀很動聽,你真會觀察,你的小腦瓜真會想問題等,如果學生答問有偏差,可以說,你的想法不一樣,沒關系,老師很欣賞你積極發言的表現,再靜下來想想一定會找到答案了。學生往往在得到這樣的評價之后,表現都更加踴躍,更加主動大膽。孩子們的表現告訴我,教師善于用親切的語言來評價學生,能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敢想敢說,更加充滿自信,從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另外,可以積極引入課外知識。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上課開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故事作為引題,,也能把學生的注意離集中到學習上,巧妙運用故事導入,常常能調節課堂氣氛,引起興趣,使學生產生“樂學”情緒。低年級兒童對于語文課本的鐘愛是我們無法體會的,當一本嶄新的語文課本發到手中,他們都會津津有味的閱讀每一篇課文,盡管對課文深層的知識無法體會,但每個故事都會在腦中留下一定印象,而且往往能在上課之前背的滾瓜爛熟,如此,課堂中單純地學習課文知識,無法全面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育影響下,小學兒童興趣廣度逐步擴大到課外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