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進法解讀ppt 鄭州中原醫學專修學院是不是野雞大學教育資訊網-教育行業資訊百科大全?
第十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個人依法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務活動。③依法履職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阻礙另一方實施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委托他人代為照護未成年人的,應當與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聯系,定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第三條 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第四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
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第五條 家庭教育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三)遵循家庭教育特點,貫徹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協調一致;
(五)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合會統籌協調社會資源,協同推進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并按照職責分工承擔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務。
縣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廣播電視、體育、新聞出版、網信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專項規劃,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和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將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鼓勵和支持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導。第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揮職能作用,配合同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聯動機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第九條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殘疾人聯合會、科學技術協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結合自身工作,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為家庭教育提供社會支持。第十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個人依法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務活動。第十一條 國家鼓勵開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勵高等學校開設家庭教育專業課程,支持師范院校和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加強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培養家庭教育服務專業人才,開展家庭教育服務人員培訓。第十二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為家庭教育事業進行捐贈或者提供志愿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國家對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十三條 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第二章 家庭責任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
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員應當協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及其他家庭成員應當注重家庭建設,培育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構建文明、和睦的家庭關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特點,以下列內容為指引,開展家庭教育:
(一)教育未成年人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觀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家國情懷;
(二)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愛幼、熱愛家庭、勤儉節約、團結互助、誠信友愛、遵紀守法,培養其良好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意識和法治意識;
(三)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引導其培養廣泛興趣愛好、健康審美追求和良好學習習慣,增強科學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保證未成年人營養均衡、科學運動、睡眠充足、身心愉悅,引導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五)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導其珍愛生命,對其進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網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詐騙、防拐賣、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識教育,幫助其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六)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格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促進法怎么解讀?
《家庭教育促進法》解讀如下:
一、為什么對家庭教育專門立法?
一些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社會問題,特別是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中,家庭教育不當,已成為導致未成年人不良行為乃至犯罪行為的重要誘因。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送去學校就是老師的事,自己可以做“甩手掌柜”,經常留下一句“老師,孩子就靠你了”,自己飄然而去,隱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然而,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和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長幫助孩子系的是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可以說責任重大。通過制定《促進法》,使家庭教育專業化、系統化、社會化。如此,不僅讓孩子們得到更健康全面的教育,而且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有“法”可循,知道如何為人父母,什么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二、《促進法》規定了哪些內容?
1、明確家庭責任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應當注重家庭建設,培育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構建文明、和睦的家庭關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家庭教育的六大內容
①培養家國情懷教育;②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教育;③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⑤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⑥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3、家庭教育的九大方法
①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②共同參與,發揮父母雙方的作用;③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④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⑤嚴慈相濟,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并重;⑥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⑦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⑧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⑨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方式方法。
4、促進父母提升的五大內容
①學習提升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在孕期和未成年人進入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等重要時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②共同促進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與中小學校、幼兒園、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社區密切配合,積極參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共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③依法履職
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阻礙另一方實施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委托他人代為照護未成年人的,應當與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聯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與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責任。
④科學減負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⑤拒絕暴力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因性別、身體狀況、智力等歧視未成年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活動。
5、學校與家庭攜手并進
①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根據家長的需求,邀請有關人員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促進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
②中小學校發現未成年學生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的,應當及時制止、管教,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并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發現未成年學生有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三、《促進法》有什么積極意義?
1、明確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責任
《促進法》第十四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
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事,而是父母必須要履行的責任。現在“熊孩子”增多,多數是由于父母不管不教所造成的,還有父母及家庭成員對孩子的負面因素影響所致。《促進法》中明確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要注重在孩子行為的養成,良好習慣的培養等方面實施教育,對“熊孩子”父母必須要實施家庭教育,對孩子不管不教就是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有助于“雙減”政策的貫徹實施
“雙減”實施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體質提高,有利于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的發展,有利于當前教育環境的優化。讓“雙減”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與學校、社會積極配合才能有效落實。
《促進法》明確了家庭教育的任務,通過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解決家庭教育短視化的不良傾向,從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轉變為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上來。《促進法》會逐步消除家長功利化的家庭教育,消除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怪相,促進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
四、《促進法》下,教師需要做什么?
1、所有指導均應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
教師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時,要遵循家庭教育規律、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道德發展規律、學習規律等,熟知家庭教育和兒童發展相關理論,啟迪家長以理性精神看待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國家、社會、家庭等綜合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兼顧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做到因家施教
教師要針對個性化的家庭教育狀況和訴求,充分掌握不同家庭教育實際情況,有的放矢,不斷跟蹤與反饋,分階段、分類別地給予個性化指導。進行家庭教育問題診斷前,教師應盡量對家庭進行深入了解、訪談、記錄,確定主要問題,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
3、具備反省意識,深刻認識不足
教師應始終意識到,并非每一個全心全意的教育行動,都能穩穩俘獲好評。城市學校家長群體多元的價值取向,需要在學情調研的基礎上,去尊重家庭需求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4、超越創新,在動態的管理中創造與生成
教師需要認真總結、吸收傳統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大膽實驗、努力更新,用靈活的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超越創新要求教師不拘泥于定式與經驗,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當作一種充滿學問和想象力的智慧活動,理解家庭與生命成長的本質,理解推陳出新是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接納不同家庭文化的意義,因勢利導,在改變與學習中建構意義,創造性地開發出各種實踐活動模式。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與實施,對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改善教育環境,回歸教育本真具有劃時代的現實與歷史意義。《促進法》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為促進未成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
鄭州中原醫學專修學院是不是野雞大學
鄭州中原醫學專修學院不是普通高等院校,屬于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根據國務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以面向學校所在地區開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活動為教學內容,也可開展文化教育培訓、職業培訓。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招收的學生,只有通過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相關專業規定的全部課程,方可取得加蓋主考普通高校及自學考試辦公室印章的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學校自行頒發的證書不具有學歷證書性質。撫州市教育局地址
撫州市教育局在贛東大道,撫州電大旁邊。坐公交1路可達。臨川區教育委員會在上頓渡鎮,坐2路公交可達。
